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幾個月來許多地方陸續進行“拉閘限電”。但記者在一些地方采訪時發現,“你停電、我發電”已經成為一種顯性規則,發電設備銷售、出租生意及煤氣等替代能源市場異;鸨。不少基層群眾質疑說,拉閘限電在某種程度上“節了電卻費了油”,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是不是背離了節能減排的初衷?這樣下去會不會再度引發“油荒”“氣荒”?
限電怪現象:“你停電我發電”
從10月5日開始,河北省張北縣開始全縣限電,每天僅供3小時,發電機、柴油、罐裝液化氣立即成為熱銷產品,許多飯店以及大型商場等經營場所前,型號不等的發電機一片轟鳴。記者在縣城一些機電產品商販處看到,出售發電機的攤販門前擺滿小型發電機。一個老板告訴記者,自從停電以來,發電機就開始熱賣,以前兩三天賣一臺,現在最多的一天就賣出11臺。
與發電設備熱賣相對應,在張北縣中石化加油站內,零號柴油加油機前經常排起了長隊,前來加油的多數是拉著大大小小油罐以及塑料桶的小貨車,這些前來買油的大都是為供發電機發電用的。而在一家液化氣站,前來購買罐裝液化氣的居民絡繹不絕。氣站的老板說,過去一天也就賣個100罐左右,停電以來,一天能賣到三四百罐,“每天早起七點半人們就來了,整整一天,站里都忙不過來了!
彭杜鄉一名企業老板說:“為了維持生產,留住訂單,我投資20余萬元購買了三臺柴油發電機,每小時耗油20升,每天支出4000元。這樣算下來每月油耗將達到12萬元,比原來用電多支出近10萬元。即便如此,也只能帶動70%的機器運轉。我們懷疑的是,節了電費了油的現狀,是不是真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據了解,今年下半年,我國許多地方已經開始出現“發電設備熱銷”的現象,特別是浙江等民營經濟發達地區,節能減排也在某些方面和某些地方“打了折扣”。一些業內人士甚至樂觀地表示,發電設備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仍會是緊俏商品。
發電機熱銷造成柴油緊張
記者近日在河北幾個限電大縣街頭看到,一些沒有購置發電機的商鋪黑漆漆一片,有的連紅綠燈也都一片漆黑,街上行人寥寥。
限電造成損失最大的是一些中小企業。張北縣一家小型企業負責人說,自從限電以來,他們購置了一臺一萬多元的中型發電機,運轉一天耗費約30升柴油,支出約180多元錢,而平時一天僅需支出約30元左右的電費。衡水市桃城區彭杜鄉一位個體老板告訴記者:“廠子停電一個月就要損失幾萬元,如果時間再長,產品供應不上,客戶跑了,那損失更大!
衡水市桃城區彭杜鄉是全國有名的橋梁支座、伸縮縫等橡膠制品生產專業鄉,有大小企業300家。10月1日限電后,這里也成為發電設備的熱銷地。當地一些老板估計,全鄉很多企業購買了發電機維持生產,導致周邊加油站柴油供應緊張,已經開始限量供應。更有一些企業,常年儲存著一二百噸柴油以備停電之需。
冬天即將到來,由于采暖等需要,各地供電市場將會更加緊張。業內人士推測說,發電設備更加緊俏,只會帶動柴油市場出現更緊張局面。
“一人生病全家吃藥”的庸醫處方
節能減排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轉型的需要,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是大勢所趨。在這個問題上,各地各部門沒有任何可以討價還價的余地,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
但是,萬元GDP能耗水平高居不下,板子本應該打到高耗能企業上。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完成目標,卻開出“一人生病,全家吃藥”的庸醫處方。
記者采訪中,一些企業負責人抱怨說:“什么樣的企業停電應該講原則、有標準,給落后鋼鐵、建材、焦化等‘兩高企業’限電理所應當,如果‘一刀切’全部停電,對工藝先進、附加值高的低能耗企業很不公平。一些地方領導,需要GDP的時候推著你發展;需要節能減排的時候,招呼都不打就斷電。這暴露了一些領導干部浮躁、扭曲的執政心態,說明沒有真正把節能減排當回事,仍然在片面追求GDP規模和財政收入增長上,轉變發展方式還停留在口號上!
有關人士認為,用電量作為核算萬元GDP能耗水平的重要指標,是考核地方政府節能減排工作的一道硬杠杠,玩不得虛假數字,只能靠突擊限電來完成。一些區縣之所以上半年節能指標落后,是因為前些年經濟結構調整、落后產能淘汰工作沒有做到位,導致差距越拉越大,問題愈積愈多,到最后不可收拾。平時不用功,臨時抱佛腳。在GDP增速和萬元GDP能耗降幅的雙重指標考核壓力下,一些領導為了保住“位子”,就不惜掐住企業的“脖子”。
有關專家建議,推進節能減排,必須與保障民生、促進企業正常生產和維護社會穩定結合起來,統籌安排,科學合理調控。政府有必要建立企業的單位產值能耗動態管理信息庫,能耗不僅包括電耗,還應該包括油耗、煤耗,不達標的高能耗企業早就該整改、關停,不能等到政府快“交卷”的時候,讓低能耗企業替高耗能企業背黑鍋。否則,“一刀切”式限電不僅限不出節能減排,而且損害了企業利益,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