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上市中國公司頻遭集體訴訟
專家警醒企業按美國相關法規盡到信息披露責任
2011-02-14   作者:記者 侯云龍/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中國高速頻道被訴財務欺詐

    當地時間2月11日,美國KahnSwick& Foti,LLC(以下簡稱KSF)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小查爾斯?福提以及KSF發出聯合公告,提醒近期購買中國高速頻道股票的投資者,有權加入對中國高速頻道財務欺詐案件的集體訴訟,并可依相關法規提出索賠。此外,另有四家美國律師事務所也已對外發出類似公告,號召更多已購買中國高速頻道股票的投資者加入集體訴訟。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春節前后,麥考林、中國閥門、艾瑞泰克、學而思、藍汛等中國公司也因信息披露不當遭到多家美國研究機構和律師事務所質疑,并造成股價大幅下挫。
  中國高速頻道是一家利用城際公交車載電視為媒體的廣告公司,2010年6月3日轉板至納斯達克交易。春節前夕,MuddyWaters、CitronResearch等研究機構以及Holzer& Fistel,LLC等律師事務所,質疑中國高速頻道存在財務造假嫌疑,故意制造營收和利潤虛高假象,以便管理層大幅獲利;并稱中國高速頻道向相關機構呈遞的文件不透明,其公布的經營數據并不能反映其公司經營現狀。隨后,上述五家美國律師事務所以“存在財務造假嫌疑”為名,對中國高速頻道提出集體訴訟。據美國媒體估算,針對中國高速頻道的集體訴訟涉及的索賠金額可能超過百萬美元,并可能隨著參與集體訴訟人數的增加而持續攀升。
  受此影響,中國高速頻道美股價格近期大幅下挫。當地時間2月11日,中國高速頻道股價再度暴跌10.98%,報收11.92美元/股。而在春節期間,中國高速頻道的股價累計跌幅超過了30%。目前,中國高速頻道股價已從今年1月下旬高點的23.97美元/股跌至目前的11.92美元/股,累計跌幅達50.27%
  當地時間2月7日,中國高速頻道針對外界質疑發布《致股東的一封信》,稱外界質疑有嚴重的失實,是某些做空者含沙射影誤導投資者。
  但關于“中國高速頻道實際盈利能力”、“是否是交通部唯一指定的車載視頻媒體”、“福建分眾是否是中國高速頻道在華唯一實體子公司”,以及“在華簽約車輛總數、車載LCD數量、市場規!钡汝P鍵問題,美方質疑機構認為,中國高速頻道并未提供正面說明和有力的反駁證據,因此仍存在財務造假嫌疑。
  美國機構CitronResearch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電子郵件采訪時表示,中國高速頻道的盈利能力是最大疑問。中國高速頻道最多有6萬塊車載屏幕,而業界龍頭華視傳媒則有約12萬塊車載屏幕。2010年第二財季,華視傳媒營收為3100萬美元,而中國高速頻道營收高達5300萬美元。經計算中國高速頻道每塊屏幕平均收入是華視傳媒的3.5倍。華視傳媒市場主要是在北京等核心城市里的公交車上,而中國高速頻道主要市場是在中國二三線城市,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讓人匪夷所思。
  一位長期從事海外資本市場法律業務咨詢的律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國高速頻道目前的困境,和之前沸沸揚揚的“麥考林涉嫌財務欺詐被集體訴訟”事件有很多相似之處。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相關法規,赴美上市企業必須履行信息披露的義務。這要求企業不僅要及時披露上市公司的相關信息,還要“透明”地披露,提供真實、有效、可以核實的信息和數據,以便讓投資者清晰地了解公司的經營和各項狀況。中國高速頻道要擺脫目前的窘境,必須盡快拿出有說服力的數據或證據,來澄清自己。否則不但不會打消外界的質疑,還有可能敗訴,甚至遭到美國證券監管部門的進一步調查。
  紐約證券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楊戈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美國市場是以信息披露為原則的監管,很多信息SEC和交易所并不對其本身好壞作出評價,而是交給市場和投資者來判斷,但SEC和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對這些信息進行披露。因此,中國企業一定要按相關法規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如果企業盡到信息披露的責任,即使遭投資者控告,也不會敗訴;但如果被發現信息披露存在問題,與真實情況不符,企業敗訴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倫敦花旗銀行分析師梁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美國股市對上市公司在財務制度、法務制度,以及公司章程上,和其他地區有一定的差異,這主要是因為美國股市是面向全球投資者的開放市場,為確保不同地區投資者的投資安全,要求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盡可能透明,并可以進行核實。
  對于目前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的種種亂象,梁嘉表示,作為在美國股市上市的中國公司,除了達到融資目的外,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公司還是投資工具,對投資者負有法律法規賦予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應該遵守美國股市的各項制度,除了盡快改正“信息披露”的通病外,還應積極按照相關要求改造公司制度和經營行為,從“中國公司”轉變成面向全球投資者的公眾公司。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中美石膏板訴訟再起風波 2011-01-27
· 豐田在美召回訴訟200多起 2011-01-17
· 中技有限IPO前夜訴訟和解 2011-01-13
· 麥考林連遭集體訴訟面臨賠償 2010-12-22
· 南方基金分紅案余波未 平基民尋求侵權訴訟 2010-12-17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吳敬璉:改革要讓老百姓富起來·[思想]周其仁:“伊拉克蜜棗”與治理通脹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