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實在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但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2009年4月6日,新醫改方案歷經3年醞釀、爭論,終于在正式公布。新醫改凸顯出不少新變化,但這些變化能否治愈“看病難看病貴”的頑疾,能否破解醫療問題的困局,一直讓人拭目以待。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醫改仍然受到了眾多代表委員的關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但也應看到,當前的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如何更好地配置醫療資源、發揮醫療資源效能,引導居民合理就醫,是醫改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項問題。
“農民與城里人生同樣的病,但醫療條件和醫保卻不一樣,這不公平!”來自黑龍江的全國人大代表那輝說,其實農民最迫切的期待就兩個,“一個好醫生,一個好老師!睏罾嘉瘑T認為,解決9億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關鍵是要在縣域環境內建設有著較高水平的醫療機構。公立醫院改革的重點和關鍵之一在于加強縣級醫院建設。
縣級醫院承擔著9億人的醫療任務,如果縣級醫院改革能夠有新的突破的話,那將是直接利民惠民的。衛生部部長陳竺說,看病難的問題關鍵是要加強基層的衛生體系,縣級醫院改革將會是近期醫療改革的突破口。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縣級醫療保障水平仍然較低,很多企業職工和農民的醫保報銷比例較低,得了大病,即便有醫保仍無力承擔余下的醫療費。希望在今年的‘兩會’上,能有更多的代表關注農村居民醫保報銷這個民生問題。
在李利代表看來,緩解大醫院病患“擁堵”問題,需要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做到“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疑難病少出省”。江西省從2008年開始實施的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程,三年僅中央和省財政就投入近30億元,幫助各級醫療機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設備、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李利表示,今后還要繼續加大縣級醫院建設力度,全面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
國家目前社會保障體系當中,關于醫療保障這一塊現在還是切割得比較細的,它最大的問題是區分了城和鄉。對農民是一個醫保體系,就是農民合作醫療,現在又叫“新農合”!澳壳,我國重復參保的比例約占城鄉居民參保人數的10%左右”。全國人大代表、眉山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夏績恩拋出一組數據后分析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新農合”由于制度分設、管理分離、資源分散,不但加大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還給城鄉居民帶來諸多不便。讓“新農!迸c“新農合”并軌,實施醫療保險城鄉統籌管理,有利于整合現有管理資源,優勢互補,有利于增加基金數量和抗風險能力,有利于避免制度銜接中出現的漏洞。
怎樣并軌?如何統籌?夏績恩建議盡快出臺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管理的指導意見,并將醫療保險的城鄉統籌納入
“十二五”規劃,他還建議“新農合”移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實施統一管理,有效杜絕衛生部門在“新農合”管理上“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制度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