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連陽”并六次創下匯改后新高的人民幣匯率12日出現了小幅下探,較前一交易日小幅回落39個基點。不過,眾多業內人士分析,這或許只是人民幣連續6個交易日創下新高之后的暫時“喘息”,后期人民幣醞釀著更大的升幅。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對《經濟參考報》表示,盡管六年來我國外貿首次出現季度逆差,但是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并未減小,其匯率距離均衡匯率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他預計,今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幅度或將達到5%至7%的上限。 業內人士稱,海外非美貨幣的走軟,給了連升中的人民幣一個暫停機會。不過在中國通脹壓力沉重,美國《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未出的情況下,市場對人民幣中長期升值預期不減。美國或有意利用G20峰會和IMF年會等平臺,再次向人民幣發起進攻。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日前表示,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速度取決于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他稱,中國的決策層更關注的是實際匯率。要么利用通貨膨脹實現實際匯率上升,要么在低通貨膨脹環境下利用名義匯率上升實現實際匯率上升。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對《經濟參考報》表示,在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情形下,實際匯率的上漲是各方的共識。名義匯率的升值的目的并非為了解決通脹問題,不過,它確實能夠客觀上減輕國內通脹的壓力。他也預計,今年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也在5%至7%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