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4月15日發布最新經濟數據顯示,3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5.38%,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7.3%。就此,和訊網連線中國外匯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她認為最新數據表明前期宏觀調控政策在控制市場價格方面并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目前中國的通脹壓力比外部任何一個國家都大。 譚雅玲認為,目前我國內部經濟的環境、結構等基礎并沒有改變,商品價格指數還有沖高的可能
,同時,外部商品價格上漲的聯動效應也十分明顯。她舉例以石油為代表,國際油價不斷沖高,帶動了其他的商品價格上漲。 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0447億美元,同比增長24.4%,首次突破3萬億美元,同時一季度國內貿易首次出現逆差。對此,譚雅玲表示,外匯儲備的增加和貿易出現逆差對于中國來說都不是特別好的事。熱錢的流入主要因為人民幣升值的推動,而并非是對中國經濟的看好,這是短期炒作的結果。 此外,譚雅玲還認為,CPI的不斷高漲與熱錢的流入也有相互推動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