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普藥大王”之稱的四川蜀中制藥,在最近的行業突擊檢查中被查出問題。這家企業某兩種中成藥的生產過程中,存在相關原料、輔料涉及虛假投料行為。目前,蜀中制藥的一條生產線已停產。 這么一家頗有名氣的制藥企業,竟然不顧基本的法規約束與商業準則,不顧患者的用藥安全,做出這等事情,令人痛心。至于蜀中制藥究竟是“不幸”撞在了槍口上,還是競爭對手的“陷害”,不是一個重要問題。重要的是,制藥企業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涉及用藥安全這么重大的命題上肆意妄為,定然應當受到應有的懲罰。 蜀中制藥為何要弄虛作假,概括地說,這跟基本藥物招標中的“低價中標”趨勢密切相關。在投標時,企業為了中標,拼命壓低投標價,但中標價格很可能低于生產成本。企業要么虧損進行生產,要么偷工減料減少成本——前者對企業來說不可持續,后者則關乎藥品安全,為嚴禁之舉。 很明顯,在藥材價格一路看漲的背景下,蜀中制藥選擇了后一種方式,通過虛假投料降低成本。這是一個冒險之舉,對他人健康不負責,對企業的聲譽及未來也是一種冒險。如今,冒險的代價已經開始呈現,企業的立身之本出現動搖,該公司中藥生產線GMP證書已被收回,物質上的損失還會相當嚴重。 蜀中制藥的事件,對于此前許多人的警告來說,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八巸r虛低比虛高更危險”的議論聲猶在耳邊,藥價虛低可能影響藥品安全性的告誡仍未散去,典型的案例果然就在現實中出現;舅幬镎袠说倪@把“雙刃劍”,傷害力實在不小。 本報此前已有多篇報道,一再指出基本藥物招標的“雙刃劍”意味。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本是一個讓人十分期許的民生工程,是在藥價虛高的大背景下推出的改革工程。這一制度,對于保障民眾基本用藥權益、轉變“以藥補醫”機制,及促進藥品生產流通企業資源優化整合等方面,意義不言而喻。但從藥物招標的現狀來看,這把“雙刃劍”的危害一面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視。 藥價虛高,不行;藥價虛低,也不行。當基本藥物的投標價背離了基本的價值規律,企業注定無所適從,要么放棄市場,要么冒險做壞事。藥品行業中的不少大企業,被迫逐漸暫;舅幬锏墓⿷,“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凸顯。 更具體地說,大企業不做或者說按正常成本沒法做的事情,小企業卻在拼命搶單;藥品價格過低,導致一些經典老藥在市場消失……比之大企業,小企業違規成本更低,但也正因此,相關藥品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而部分經典老藥的停產,自然也是另一種損失。如此的現實,是所有關心醫改及藥品行業發展的人們所不得不正視的事情。 目前,不少省份開始執行“安徽模式”進行基本藥物招標,即“雙信封”制,在過了“技術標”后,評價“商務標”。這個模式實際運行的結果,其實就是在簡單遵循低價者得的路徑。一味沿用這樣一條路徑,后果可想而知;舅幬镎袠瞬少徱巹t需要繼續完善,成為迫切的任務。 從大的原則來講,未來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和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的基本政策方向,基本藥物的采購任由市場廝殺,最后只能造成制藥企業之間的非理性“血拼”,進而形成多敗格局。 有業內人士建議,對于經過多次招標,價格基本穩定,供應充足的基本藥物由國家統一定價,各地招標只招企業,不再招價格。在此基礎上,由企業和醫療機構自主進行產品和服務的雙向選擇。也就是說,基本藥物招標的評價指標不能只參考價格,還必須增加質量的權重。根據質量和價格等要素對投標企業進行綜合評分,摒棄“價格最低者中標”的簡單做法。這是一條可取之路,至少是一條值得探索之路。 蜀中制藥出事,將基本藥物制度招標中的問題再一次暴露。在規則并不完善的情形下,如果不是蜀中制藥,也會是別的制藥企業中彈倒下。這從本輪清查中,不少企業深感自危即可看出。問題的暴露不是壞事,關鍵是要正視并力求解決問題。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