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互聯網大會日前在北京舉行,“誠信”成為大會上的一個重要議題。誠信是電子商務的基礎,而今年以來接連曝出的互聯網誠信缺失問題,對國內電子商務造成了很大沖擊。如何構建互聯網誠信,成為目前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首要問題。專家表示,構建互聯網誠信需要制度保證,更需要體制、機制的創新。
賣假貨、虛高原價、假抽獎、假退款,還有個人信息泄露、惡意捆綁軟件、發布虛假信息甚至惡搞、誹謗他人等等,近年來互聯網誠信缺失的事件頻頻發生。而今年以來,互聯網行業大事小事可謂接連不斷,爆出了百度競價排名、當當取消訂單“三烏龍”等波瀾,這些事件無一例外地涉及誠信問題,加重了網絡公信力的流失,導致了老百姓對互聯網行業的信任危機。
交易主體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網站對會員的信用認證缺乏權威與公正、信用認證不能多個網站通用、電子商務信用認證的時效性弱等是目前國內電子商務領域存在一些主要問題。對此,有專家表示,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技術和商業環境都有待完善。國外電子商務法規相對完善,而我們是在剛剛起步階段,所以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并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凈化商業文明環境。
同時,只靠監管也不能解決全部問題,面對著巨大的利益,再嚴密的監管也會出現照顧不到的情況。這就要求從互聯網行業自身著手,形成一個自覺、有效的誠信經營的體系和結構,提高人們誠信的意識,而這就需要在互聯網電子商務的體制、機制上進行創新。
2011中國互聯網大會合作伙伴之一、精彩生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慶南說,誠信是電子商務在中國遇到的最大問題,交易雙方都希望對產品質量、資金等交易內容進行有效控制,目前通行的電子商務模式也都在積極尋找各種途徑,但目前來看在這方面還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應引入第三方監管和保證,使第三方可有效地幫助消費者去進行專業化的監管,檢驗商品的質量和服務的質量。消費者通過第三方平臺購買審核通過的放心商品,由第三方收取貨款來保障消費資金、商品質量。如此一來,渠道被嚴格掌控,誠信缺失的弊端也得以彌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