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的投資機遇 前頭說過,我們看好H股更甚于A股,但其實A股市場自身也在變化,或會產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機會。例如2010
年,中國正式推出股指期貨與融資融券業務,這項業務的推出對于內地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便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股指期貨給市場參與者增加了投資工具的選擇。以前沒有股指期貨時,參與者只能通過先做多股票才可能賺錢(即先買入股票,然后賣出股票);現在推出股指期貨后,參與者也可能通過先做空賺錢(即先賣出股指期貨,然后買入股指期貨進行主動平倉或到期時自動平倉)。當然,實際上是賺錢還是虧錢事后才能下定論,但起碼增加了一條投資工具的選擇渠道。手上有股票者可以選擇股指期貨來做對沖。無論手上是否有股票者都可以利用高杠桿特性選擇股指期貨做投機性博弈,但要謹記投機性買賣股指期貨的風險更大。 其次,股指期貨有利于提高市場效率。參與者可以通過股指期貨快速地及低成本地布局對A股市場的介入,看多和看空的不同參與者可以反向操作,這對改善以前側重單邊機制時容易導致市場出現估值過高或過低的極端失衡局面以及提高市場的流通性都很有幫助。 股指期貨除了上述對整體市場的正面影響之外,對不同類型的投資者的影響有所不同。機構投資者因其專業優勢,比散戶投資者在股指期貨方面有更多優勢,比如在股市下行時可以利用股指期貨做對沖來控制或部分地減少投資組合的下跌風險。 舉個例子,某投資者有股票投資組合合計市值1
億元,假定其投資組合與股指滬深300指數是完全同步變動(用專業術語說就是假定其投資組合相對于滬深300 指數的β
系數是1),如果該投資者預期股市要下跌并想完全對沖下跌風險,再假定他有足夠的做股指期貨的保證金,那么他應該賣出多少張股指期貨來做完全對沖呢?假定該投資者想用于對沖的滬深300
指數當月的股指期貨報價是3 100 點。每1 點是300 元,1 張合約3100 點相當于930 000 元(=300 x 3
100),計算結果是大約需要108 張股指期貨合約(=1 億/93
萬=107.5)。 散戶投資者雖然有“船小好調頭”的優勢,但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劣勢,以及期貨投機輸多贏少的殘酷現實(請參考本書的投機派的主要優缺點對照表),需要認真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然后慎重決定在投機性博弈上是否參與,或在多大程度上參與股指期貨。如果真的要參與這種交易,還應該努力學習股指期貨的有關知識和做好功課,為自己取得好的回報增加勝算。 在股指期貨與融資融券業務推出后,嗅覺靈敏的對沖基金已經開始布局了解這個市場,并準備于條件成熟時正式大展拳腳。當然,已有部分海外對沖基金通過QFII
等途徑進入了A 股市場,有股民因此擔心股指期貨的推出可能會增加外資對A 股市場的影響。其實,大可不必過于擔心。由于QFII 管道的限制,這種借QFII
之路進入A 股市場并不會造成太大的沖擊。整個QFII 額度占A 股的市值仍然是相當有限,更何況A
股目前拋空的條件有限,即使是有融券交易,但整個交易規模仍小,進門門檻仍然很高,受到監管當局的嚴格控制。 A股市場的股指期貨交易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有助于使A股真正與國際接軌。隨著中國市場容量的進一步擴大,會計準則也更趨國際化,加上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越來越多海外對沖基金正在關注中國的A
股市場。而過往A
股市場與境外發達市場的一個區別是缺乏股指期貨產品,使得投資者只能靠單邊買入賺錢,但現在情況不同了。我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海外的基金經理需要修補的一個重要課程就是增加對中國市場和中國公司的認識。特別是對沖基金,對于股指期貨的關注需要更多一點。 投資者絕不能忽略兩地市場互動帶來的變化,F在H股受A股的影響越來越多,這種變化在近五年特別明顯,特別是在金融海嘯之后更為突出。我們越來越頻繁地發現,中國的A
股市場如果與美股出現了背離,H 股很多時候會跟著A
股跑。 究其原因,首先是與香港現在的投資者和股民結構有關系,F在越來越多內地人士開始投資港股,他們之中許多人既做H股也做A股,所以A股的變化也影響到他們H股的投資策略。 此外,就是中國內地經濟政策和企業運營環境的影響。香港的很多上市公司經營環境是在內地,如果政策有變化,最先是A
股有反應,
這對港股會有一個啟示作用。從企業經營環境來說,中國企業盈利的變化更是直接影響它在香港上市股票的價值。 我相信,股指期貨的推出,將會進一步有助于A
股市場的國際化步伐,而它所推動的內地香港兩個市場的互動,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