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0-19 作者:彼得D希夫 來源:經濟參考網
|
|
|
在過去大約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很多研究成果向人類呈現了科技進步的巨大成就,涵蓋所有研究領域—只有一個領域除外。
憑借數學及物理這兩大武器,科學家們將一艘宇宙飛船發射到距地球幾億公里之外的土星的一顆衛星上。而“經營慘淡”的經濟學界卻找不到一個類似的成就。
如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師們具有與我們那些頂級經濟學家相同的預測能力,“伽利略號”探測器的結局也許會截然不同。不但衛星脫離了其土星軌道,而且火箭在升空過程中轉而向下俯沖的可能性極大,甚至有可能沖破地殼,沖到巖漿層去。
2007年,當世界聚焦幾十年來最大的一次經濟災難時,絕大多數經濟學家并沒有意識到棘手的問題已然顯露端倪。此后三年里經濟一片混亂,經濟學家們拿出的補救方案令大多數人瞠目—為了解決債務危機,我們必須負債更多;為了經濟繁榮,我們必須花錢消費。過去,他們缺乏遠見,而今他們的解決方案又如此違背常識,究其原因,是因為幾乎沒有任何經濟學家明白他們的學科如何發揮作用。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創造了許多被普遍接受的理論,其中就包括上述那些荒謬的建議。凱恩斯是20世紀早期非常有頭腦的英國學者,但他卻提出了一些非常愚蠢的理論來分析經濟增長的現象。從根本上說,凱恩斯只不過是玩了一個聰明的把戲而已,他把一件簡單的事情搞得極其復雜。
在凱恩斯時代,物理學家們首次提出了量子力學的概念。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學科,它認為宇宙是受兩套截然不同的物理規則制約的:一套規則對極小的粒子產生作用,如質子和電子;而另一套則對其他所有事物產生作用。也許是覺得經濟學理論太枯燥,需要加點新鮮手法,于是凱恩斯提出了一個類似量子力學的經濟學研究視角,創造了兩套經濟規律,一套作用于微觀層面(與個人及家庭生活相關),另一套作用于宏觀層面(與國家和政府相關)。
凱恩斯的理論提出時,適逢全球歷史上最大的經濟繁榮期即將結束。從經濟角度來講,19世紀與20世紀早期西方世界的產能增長與生活水準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而此次經濟繁榮的中心就是實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美國,這個國家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維護個體權利,限制政府權力。
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權力分散,因此這一體制在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對原有的僵化權力結構形成了威脅。此外,資本主義的擴張導致明顯的貧富兩極分化,促使一些社會學家和進步人士開始尋求他們眼中的公平正義,以取代自由市場資本主義體制。在這樣的背景下,凱恩斯在看似不公平的市場經濟中引入現代科學的概念,這種做法無意中迎合了國家權力中心和社會理想主義者的心態,使他們相信經濟活動的確需要凱恩斯式的規劃思路。
凱恩斯的核心觀點是在經濟不景氣時,政府可以通過擴大貨幣供給和財政赤字來緩和自由市場的波動。
20世紀20-30年代,凱恩斯的追隨者(即凱恩斯主義者)們嶄露頭角,與支持路德維!ゑT·米塞斯等經濟學家觀點的“奧地利經濟學派”產生了沖突。奧地利學派認為,經濟衰退是經濟繁榮期所作出的錯誤決定的必要補償,經濟迅猛發展過后必然會有一個相應的衰退期。他們認為,政府利用低利率“刺激”經濟的做法向各個企業發出了錯誤的信號,這才是經濟繁榮的首要原因。
因此,凱恩斯主義者力圖減輕經濟蕭條,而奧地利經濟學派則尋求避免虛假繁榮的途徑。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