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保險市場增長潛力巨大,但外資保險公司想從中分得一杯羹卻并非易事。 普華永道5日發布的第五次《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調查報告顯示,除國內嚴格的監管環境外,外資保險公司正面臨國內保險公司、銀行的競爭以及人才短缺等方面的巨大挑戰,低市場份額狀況在2014年前不會有明顯改善。 參加調查的美國友邦、中德安聯、中法人壽等18家人壽保險公司認為,來自內資保險公司的日益激烈的競爭和人才爭奪已成為外資險企面臨的最大挑戰。 該結果是普華永道實施此調查5年以來首次出現,內資保險公司在技術等方面日漸增強,占據主導地位,銀行也開始進入保險市場,使得外資公司面臨更大的壓力。 事實上,在“強者恒強”的中國保險市場,外資公司在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偏低的狀況一直未有太大改觀。 截至2011年9月,外資保險公司的數目已從2001年的16家增加到45家,但外資壽險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近幾年仍徘徊在5%左右,財產及意外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僅1.1%,均處于亞洲最低水平。 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相對遜色的成績反映出了其面臨的各種挑戰和潛在成本。首先,外資保險公司依然需要面對重大的監管障礙,其中包括許可證發放的遲緩、導致所有權和產品種類受到局限,而銀保新規一類的新監管條例也使得小保險公司更容易丟掉市場。 此外,外資保險公司還需要面臨來自國內合資方的壓力。合資方由于利潤增長過慢等原因逐步降低了合作意向。調查中,18家外資壽險公司中有16家預計將有中國合資方退出合資公司。加之近年運營成本偏高且不斷上升、品牌知名度的缺乏以及取得分銷管道的困難,都使得外資保險公司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因此,雖然對中國市場未來存在高增長的預期,但參與調查的外資保險公司認為,對外資險企來說中國市場形勢仍然較為嚴峻,預計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依舊十分有限,且未來三年內不會有顯著的改變。 盡管參與中國市場的挑戰猶存,但外資保險公司繼續看好它們在中國的未來,并表示不可能退出中國市場。他們認為,雖然面臨嚴峻挑戰,但這些挑戰并非不能克服,尤其是相對于世界其他國家而言,再無中國這樣具有如此巨大潛力的市場。 普華永道中國資產管理主管合伙人汪棣認為,在中國相對較低的市場份額對外資保險公司既是挑戰又是重大機遇。在極低的保險市場滲透率背景下中國的保費規模正在高速增長,這說明了為什么中國是個極其具有吸引力的市場。選擇合適的商業模式,以獲得中國的增長潛力將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