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財智 | 經參·思想 | 經參·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黑土層流失、大棚里種不出有機蔬菜、重金屬污染“家底不清”……
  土壤污染已成為整個社會無法回避的焦慮點。土壤治污刻不容緩,政府投入不可謂不大,卻收效甚微。
  專家指出,環境污染具有長期性、潛伏性、累積性和傳遞性,目前我國極度缺失支撐土壤污染治理的基礎性工作。土壤污染治理的破局,有賴治理責任的明晰、重拾和強調。
■“刮骨療毒” 土壤污染治理困局待破
  “目前中國土壤污染防治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土壤污染類型多樣,呈現新老污染物并存、無機有機復合污染的局面。在土壤污染的治理上確實存在困局!北本┉h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彭應登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我國極度缺失支撐土壤污染治理的基礎性工作,土壤污染治理陷入困局不足為奇。…【全文】
■讓中國早日走上生態修復之路
  記得幾年前去意大利都靈市參加中歐論壇,當地舉辦方特意邀請我們參觀了一處特殊的建筑:當年是一座鋼鐵廠,后因環境污染被關閉。經過數年的土壤修復,目前已成為一處環境優美鳥語花香的生態友好型建筑。如果不是親眼看到那些陳列的治理過程照片,很難把眼前這座美麗的建筑與當年那座遭重度污染的舊工廠聯系起來。主辦方還介紹說,這些土壤修復是在歐盟基金的資助下,經濟數年精心打造完成的,他們還特意強調在修復過程中意大利已掌握了先進的土壤修復技術。 …【全文】
·企業重利益輕環保 成高污染最大元兇 ·保護與立法嚴重缺失 亟需防止新污染爆發
  中國土壤學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潘根興認為,環境保護在發達國家是任何發展項目所必須考慮的背景問題。但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環境污染問題缺乏明確的規劃,特別是產業發展缺乏對當地環境可能影響的多效應和長期效應的評估。…【全文】   “環境污染具有的長期性、潛伏性、累積性和傳遞性。一些污染至少會有20年以上的潛伏期,過去積累的污染經過長期的潛伏和積累,幾十年后會爆發!蓖寥缹W專家、南京農大教授潘根興認為,現在很多污染治理,還沒有切斷污染源,表面的治理治標不治本,這是許多污染得不到解決的根源。…【全文】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推進,化工污染成為重大污染源。苯、酚、磷類有機污染及鎘、砷、鉛、鉻、汞等重金屬污染嚴重,在對空氣、水體造成污染的同時,也成為土壤中長期存在的“毒瘤”。業內人士指出,重金屬無論是污染水體,還是污染大氣,最終都會回歸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一個嚴峻的事實是,在經過幾十年的沉淀后,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正進入集中多發期。
■土壤“毒瘤” 重金屬污染進入集中多發期
  “放一條魚進去一分鐘就死”
  “治理前,受到有毒物污染30年的土壤及水坑都顯露了紅色、黃色、綠色,給人一種觸目驚心的視覺沖擊,其地表水毒物超過國家環境標準1萬倍,放一條魚進去一分鐘就死!必撠煙o錫胡埭電鍍廠原址地塊治理的無錫太湖治理公司總經理黃曉峰博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如今,這家嚴重污染的企業已經關閉。
   在“寸土寸金”的蘇州古城區南面的黃金地帶,面積達600余畝的蘇州化工廠原址地塊因土壤遭農藥污染,土壤中存在著有機磷、苯等污染及砷、鎘、鉛等重金屬等危險物無法開發,已閑置5年。…【全文】
■重金屬污染“家底不清”困擾治理
  有關權威材料表明,全國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這些糧食可養活4000多萬人。
  近年來,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事件頻繁發生。雖然國家和部分省份進行過相關調查,但多數被污染地區“家底不清”,具體污染狀況目前尚無法確定,整體狀況亦缺乏權威評估。 …【全文】
·地表水毒物超標一萬倍 魚活不過一分鐘 ·成本法律體制不順成毒土治理三大難題
  “治理前,受到有毒物污染30年的土壤及水坑都顯露了紅色、黃色、綠色,給人一種觸目驚心的視覺沖擊,其地表水毒物超過國家環境標準1萬倍,放一條魚進去一分鐘就死!…【全文】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當前,化工污染已成為嚴重的環境問題,存在著多種治理難題亟待化解。…【全文】
·全國土壤重金屬污染數據成迷
  據了解,國家環保部門曾進行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調查,但一直未進行公布。在土壤污染日漸嚴重之際,《經濟參考報》記者在甘肅、云南、重慶、山東等省農業和環保部門采訪時了解到,由于此前未進行過這方面的普查,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到底如何,不甚明了。…【全文】
  目前,我國大棚蔬菜面積已超過5000萬畝,大棚蔬菜在豐富“菜籃子”的同時,也付出了較大的環境代價。菜農在產量和效益的驅動下,普遍過量或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導致大棚菜地的土壤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由此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斷發生。
■大棚里很難種得出有機蔬菜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種植年限增加,大棚蔬菜栽培中的土壤鹽漬化和土傳病害加劇,部分土壤發生“病變”,“瓜秧不結瓜”等怪病不斷。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認為,大棚里種不出有機蔬菜,因為大棚本身就是用農藥、化肥、農膜“制造”出來的“有毒的”微環境。設施蔬菜栽培改變了蔬菜的生物學本性,這是一條死胡同:為了打破四季交替規律種菜,就必須使用大量農膜、農藥、化肥,而這又勢必對土壤、水體造成污染,污染之后又需要進一步加大化肥、農藥的用量,在更大程度上造成污染,形成“鴉片式治療”的惡性循環。 …【全文】
■地膜殘留成旱作農業最大污染源
  “地膜種植已經成為我國農業尤其是旱作農業區必不可少的種植方式。伴隨著一系列全膜技術的推廣,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地膜覆蓋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與此同時,殘留地膜大幅增加,給農業環境帶來了批量污染,成為目前我國北方旱作農業區面積最大的污染源!…【全文】
·違規地膜遍地可見 成為白色污染禍首 ·大棚中怪病頻現 "用啥藥都控制不住"
  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推廣使用地膜起,我國地膜栽培經歷了一個從半膜覆蓋到全膜覆蓋的變化,尤其是在廣大旱作農業區,全膜覆蓋的農業技術近年來得到了大面積推廣。…【全文】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種植年限增加,大棚蔬菜栽培中的土壤鹽漬化和土傳病害加劇,部分土壤發生“病變”,“瓜秧不結瓜”等怪病不斷。
…【全文】
 
  占全國糧食總產五分之一的東北黑土區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但一個并不為多數人了解的嚴峻事實是,支撐糧食產量的黑土層卻在過去半個多世紀里減少了50%,并在繼續變薄,幾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層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層或將在幾十年后消失殆盡,東北這一中國最大糧倉產能也將遭受無法挽回的損失。
■黑土層流失50% 危及中國最大糧倉
  黑土層流失 危及中國最大糧倉
  黑土層變薄,是指黑土地的有效耕層變薄,直接導致支撐糧食產能的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然而,農業科技進步和高產作物增加作用下的糧食增產,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黑土層日漸變薄、耕地質量下降的嚴峻現實,導致農民和相關部門放松對耕地質量的保護。有關專家建議,應盡早完善耕地質量建設法規,擴大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用最小代價守住我國最大“糧倉”的產糧之本。…【全文】
■毒土:GDP至上的惡果

  “當前,我國土壤污染出現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屬污染由工業向農業轉移、由城區向農村轉移、由地表向地下轉移、由上游向下游轉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鏈轉移的趨勢,逐步積累的污染正在演變成污染事故的頻繁爆發!
  日益加劇的污染趨勢可能還要持續30年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呈日趨加劇的態勢,防治形勢十分嚴峻!倍嗄陙,中國土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維理教授一直關注我國土壤污染問題!拔覈寥牢廴境尸F一種十分復雜的特點,呈現新老污染物并存、無機有機污染混合的局面!…【全文】

·“一兩黑土換二兩油”的日子再不會有了 ·我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遭重金屬污染
  “以前挖兩鍬深還是黑土,現在一鍬就基本看不到了!焙邶埥∫捞m縣三道崗鎮三道崗村農民程先粟從地里抓起一把土,“你瞅瞅,黑土都不太‘黑’了,‘一兩黑土換二兩油’的日子不會有了!…【全文】   重金屬污染的增加,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板結,導致農產品產量與品質下降。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陳志群認為,由于農藥、化肥和工業導致的土壤污染…【全文】
 
 相關鏈接
近期土地污染事件回顧
  曲靖鉻污染
  2011年8月,云南曲靖鉻污染事件被媒體曝光。一家名為陸良化工的企業將總量5000余噸的重毒化工廢料鉻渣非法丟放,導致珠江源頭南盤江附近水質遭到嚴重污染,沿江一些地方出現“癌癥村”,不少牛羊亦因飲水中毒身亡。
  江豚的哀號:15年后滅絕
  2011年2月11日,有媒體報道,長江野生江豚命懸一線可能15年后滅絕。事實上,近一兩年來,江豚大量死亡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水污染是其重要原因。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比如,各類企業不顧及生態環境,將工業廢水廢物直接排放到水體中,加劇了水污染狀況。其中,受影響最深的當屬長江干支流。
  “毒土地”建經適房
  2010年12月1日,據媒體報道,武漢一經適房小區緊臨長江,風景優美,曾被評為國家康居示范小區。但該塊土地曾是化工廠,污染物沒有有效處理。這樣一片埋藏著污染物的“定時炸彈”土地上建成的經適房,居然被評為國家康居示范小區。一些曾經由工業企業使用過的地皮被稱為“毒地”,因為那里曾經生產、貯存、堆放過有毒有害物質,或者曾經因其遷移、突發事故等,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隨著這些企業的騰退,地皮空了出來。這些地皮緊接著就被開發商盯上,并進行房產開發。
  五礦排尾
  2009年10月15日,《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五礦集團下屬的兩家國有鐵礦,在尾礦庫尚未驗收、更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之際,便非法排放尾礦漿,造成下游一民營礦山企業透水關停。此后,兩家國有鐵礦改道排尾,其中一家居然將尾礦排入附近的河道,致河灘農田被占,環境遭到嚴重污染。
  湘江:重金屬毀掉的河
  “30年毀掉一條河”——這是2009年媒體對湖南湘江重金屬污染的報道。資料顯示,湘江流域近時期出現部分江段飲用水重金屬嚴重超標現象是在1971年。這一年,衡陽市區發生停水事故,是國內環境史上第一起因江河重金屬嚴重超標而出現的居民飲用水供應被迫停供事件。根據湖南省環保廳的數字,僅以2007年為例,湘江流域汞、鎘、鉛、砷的排放量,就分別占到了全國排放量的54.5%、37%、6.0%和14.1%。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復《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這是國務院批復的唯一的區域性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案。
 第一現場
一塊“黃金寶地” 污染閑置五年
  “這塊地政府不敢賣,要賣也沒人買”。負責蘇州化工廠原址這塊土地治理與拍賣的蘇州市土地儲備中心孫浩贛處長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訴說他的苦衷。這塊地位于蘇州的黃金地帶,堪稱“黃金寶地”,按正常價可值四五十億元,但因為曾是農藥廠,土壤里存在著有機污染和重金屬污染,猶如手拿“燙手的寶貝”,左右為難。
“曬一曬”大棚蔬菜的施肥打藥清單
  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顏謝村菜農王在虎的蔬菜大棚里有一個紙箱,箱子里放著各種各樣的農藥包裝物,《經濟參考報》記者仔細數了數,共有14種農藥,包括殺蟲類農藥8種、殺菌類4種、殺螨類2種。
“化肥越用越多 地卻越來越沒勁兒”
  “眼瞅著化肥用的一年比一年多,地卻越來越沒勁了!51歲的黑龍江省方正縣德善鄉蓮花村農民蘇永久肩扛著鐵鍬從自家稻田里走出來,帽子和臉上還掛著一層土。
 
 網友評論
網友李丹丹:黑土地養育出來的我,不禁感嘆:再過一些年,再捧一抔黑土就要成為奢望了。在追求GDP的同時,我們給環境造成了多大的傷害!要怎么彌補呢?要怎么挽回呢?我想,也不是口頭上說說就算了,行動決定一切!
網友沈俊杰:當大伙都忙著賺大錢的時候,一個轉身發現身邊盡是毒物,我們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將無法保證了。國土之殤!
網友渤海易人:大地之殤,危及民生。中華民族萬代接傳,是賴于這片土地的養育。但是,當今耕地在毀,天地在染。
網友賀:若干年后,當我們的后人回頭看時,我們究竟做了什么,給后人留下了什么。無非是遍地的建筑垃圾,貧瘠的土地,僅此而已。
網友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觸目驚心的污染現象,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增長著,相信這樣繼續下去,用不了多少年我們賴以生存的黑土地便會消失殆盡,我們的子孫后代就只有罵我們的份了吧。
網友Sunshine-Frank:想起做農業項目的時候,和種植大棚蔬菜的農民交流,有一句俗語:要想死得快,就種大棚菜。
網友Wonderful--Hellen:大棚的蔬菜真難吃,一點味道都沒有,黃瓜沒有黃瓜味,番茄沒有番茄味。哎,真不知道種這樣的東西干嘛。
網友老陳:國家應該成立一個部門嚴厲整治土地資源受重金屬污染的亂象,不然的話中國將可能面臨糧食緊張,到時候有錢也沒有用。
網友fnww:毒地治理不是一個錢兩個錢就可以搞定的,這筆投入該由誰來承擔?
網友北平×××:都是GDP鬧的,土地嚴重污染,吃啥啥有毒。建議別老是搞那些虛假的經濟指標,GDP應該和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掛鉤。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