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怎一個熱字了得,比去年還熱。目前最熱的崗位報名錄取比例已經達到了511:1。公務員考試連年熱,一年比一年更熱,公務員的這個職業為什么總是如此的吃香?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好過,但大家依然是玩命搶著過,橋那邊的風景到底是什么吸引著大家?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邀評論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真懷、著名財經評論員張鴻共同評論。
國考再掀熱潮,報名人數突破12萬,最熱職位千人報名,最苦金飯碗難擋報考熱情,熱中有冷,金飯碗究竟成色幾何?高燒不退,公務員熱什么時候才能降降溫?
被稱為國考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又一次拉開了序幕,本次2013年度的國家公務員招錄,共有140多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加,計劃招錄2萬余人。從10月15號8時起,網上報名正式啟動,在短短3天時間里,報名人數已經突破12萬人,遠遠超過了去年這一時間內的報名人數。
這次國考的崗位也被稱為史上最苦的金飯碗,因為在本次招考中,首次對很多崗位附加了條件限制和要求,如中央紀委國家海洋局要求,常年出差,晚上值班,堅持節假日加班,水利部一些辦公室甚至要求需要經常赴搶險救災現場,條件艱苦,適合男性。但這些附加條件,對于大部分的報考學生來說,并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報考志愿。
學生:如果說這個工作好的話,即使它很艱難,別人也很多人會去考。
學生:公務員現在的地位是逐年越來越增加,是越來越好。
學生:這很能理解,如果是我的話,問題是我們就算是進企業,也隨時準備著到處去出差,我覺得也能學很多知識。
學生:公務員的工作可能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一點,我比較傾向于基層一點的職位,因為基層工作方面可能我見的也比較多,對我來說比較容易上手一點。
隨著報名人數不斷刷新記錄,熱門崗位的競爭也在不斷升溫,截止到今天上午,競爭最激烈的職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海事局佛山海事局科員一職,競爭比例達到511:1,而報名人數最多的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的研究二處主任科員及以下職位,報名人數達到1006人,競爭比例達到503比1。根據這幾年的數據分析,有專家推測,今年的報考人數很有可能接近200萬,也就是說,報考人數與錄取人數的比例預計達到或超過90比1。
彭真懷:歷年公務員考試都保持了持續的熱度
如果說相同點的話,它就是熱,一個持續的事,這是個相同點,若干年以來,連續四五年考公務員都是很熱。如果我們一定要把今年公務員考試的不同點歸納出來,大概有這樣三點:第一,大的經濟環境出現了相對的不確定性。比如說我們民營企業的發展,我們的城市經濟,我們的制造業出現了相對的一些困難,這是一種大的背景不同。第二,這次的公務員考試放開了關于基層工作經驗這樣一個限制的門檻,這個門檻的降低使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能夠進入公務員這樣一個職業崗位上去。第三,在這次公務員考試當中,對于公務員這個工作崗位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一些非常實際的要求,并稱為叫做最苦的金飯碗。比如有的要到邊遠地區工作,有的要值夜班,有的要長期出差等等,甚至有的還提出僅限于男性,這些不同點,我們發現在這次當中出現了。
張鴻:公務員考試 沒有最熱只有更熱
沒有最熱,只有更熱。因為昨天還是400多比1,截止到今天,是511比1,這個記錄我估計還會被破掉。如果我們說從正面來看,有一些招考現在開始變得務實,比如簡單的對學歷的要求,有一些職位就是本科,甚至僅限于本科,讓碩士和博士情何以堪?還有一個就是,它希望通過招考明確,明確的這個界定,把丑話說前頭,你別心里預期太高。比如國稅系統,大家都知道國稅很好,但是在冷門排名前50里有好多是國稅基層的調查大隊,很多明確地寫著國家級貧困縣,欠發達地區,不提供宿舍,本單位最低服務五年等等這些要求,甚至還有說農村分局,條件艱苦。這說明什么?說明過去可能進來的一些公務員,以為公務員種種待遇,一定是很好的,所以他們失望了,然后雙方一不對等,可能會有一些摩擦,所以現在我干脆把丑話說前頭,讓你有一個心理預期。
彭真懷:我們對公務員崗位有一種扭曲性的推崇
從公務員這個身份來講,其實有兩點非常重要,第一個有穩定可靠的收入。第二,我們傳統社會上認為那叫生存意義,因為你是吃官飯的,你有個金飯碗,穩定可靠的收入意味著你只能進,不能出,你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體制內。第二,關于身份意義。我們非常要面子,比如最近河北大學一個學習中國近代史的研究生,他畢業以后回家種地了,沒找到工作。他的第一職業就是填公務員,但他的歲數大了,他40歲了,因為公務員是35歲。那么他的父親因為感覺到培養了他,而他居然沒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沒有給老父親臉上爭光,甚至服毒,吃了大量的安眠藥自殺,幸好這位老人現在已經被搶救過來了。這說明,我們對于公務員這種穩定的收入和社會身份意義的極度推崇,甚至是一種扭曲性的推崇。
其實從網友這些評論當中,我們能看出公務員熱背后的一些深層次的原因,我們也必須非常冷靜的看一些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公務員報考熱?在我看來,公務員的考試制度提供了一個相對成熟的,相對穩定的制度通道,這一點是我們需要加以肯定的,因為只要你通過考試,就能達到一個分數線,直到面試這個階段,是相對的完善和成熟,這是這么多年輕人報考公務員的一個制度性的因素。網友說的非常對,我們應該下放到基層,下放到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國企也好,外企也好,民企也好,他們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都有它的不確定的因素,甚至沒有提供這樣一個制度性的通道,這是問題的所在,我們還要從這個角度上加以反思。
張鴻:很多人把國家機關當成了避險的港灣
公務員這碗飯香到它很好吃,在我們看來,公務員的幸福感比我們要強,尤其是普通的民營企業,一些我們所謂的非正規單位,當然,一線的公務員也會說我們也苦,很多地方提供的待遇不是特別高。但是橫向比較的話,一線的公務員和一線的民營企業的剛剛畢業、剛參加工作的人比較,那當然還是公務員整個的穩定性、福利性、社會保障,包括未來的一個預期以及社會認可強。
為什么那么多大學生愿意參加公務員考試?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務員考試考上以后,能解決你的戶口,戶口現在仍然非常重要,非常吸引人,但是如果你考上了一個民營企業,那你就是北漂,這當中有個巨大的鴻溝的。這兩者的差距如此之大,才讓很多人愿意放棄另外一條路,雖然那條路看上去更具冒險性,更具刺激。但是當它的風險越來越大的時候,比如說創業,比如說在民營企業里邊工作,他風險越來越大的時候,很多人其實是把公務員這個隊伍,把國家機關當成了一個避險的港灣。
彭真懷:應試能力強 不一定有治國理政的能力
為什么會有70%多的網友對公務員降溫有一個很好的期待和預期?這里邊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它不能解決絕大多數人的問題,它的第一個失衡就是,譬如說每年我們大學畢業生是報考公務員的最主要的主力,那么每年是600萬,而能夠被招錄的,真正被錄入的只有2萬人左右,這是巨大的數字。所以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這里邊把所有的優秀的人才往公務員隊伍里去擠,那么在其他的產業,勢必對其他的人才有擠出效應,不能解決全面的問題。一百萬人整體的就業問題,整個國家的發展是一個綜合性的、平和性,除了公務員隊伍以外,有經濟的事業,有文化的事業,有方方面面的事業,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考進去的人才是否是最優秀的人才?這是值得打問號的。因為我們很可能培養了研究生、本科生畢業以后,他的志向就是考公務員,應試能力強,但是在實際工作當中,對于整個國家的治國理政的能力卻是很薄弱,這是第二個失衡。
張鴻: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和普通老百姓應該逐漸的磨平
我其實已經不年輕了,但是我能理解他們,我覺得他們的選擇符合理性,誰不想選一個穩定的好單位呢?但是我覺得,我們說降溫的時候,其實要分清這個熱,它其實有兩種,一種我看來是正常的熱,因為在很多國家,其實公務員也挺熱的,比如說韓國,也有考前的輔導班,競爭也很激烈。我相信在這一兩百萬的中國報考的這些人當中,一定有相當一部分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公務員,為人民服務,能夠為公共政策服務,能夠制定更好的治國安邦的策略,他有這樣的理想,這種熱我覺得不需要降溫。另外一種熱,就是被動的熱,他如果把這地方當成避風的港灣,或者說他其實不想當公務員,但是當公務員對他來說是一個最不壞的選擇,他去民營企業,但現在民營企業很多地方也很難生存。那么當一個年輕人面臨選擇的時候,一個是去審批別人的職位,還有一個是被審批的崗位。那他選擇什么呢?他當然選擇那個能夠去審批別人的,那么這種溫是需要把它降下去的。
降溫有兩種辦法,一種辦法是公務員本身的福利待遇和普通的老百姓應該逐漸的磨平。比如我們公務員的一些任用體制在做改革,有一些是聘用制,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等等,包括社保的改革,這樣的話就磨平了。還有就是另外一頭能不能升溫?比如我們提供更好的創業的環境,我們給他貸款,他沒錢我給他貸款,然后給民營企業減稅,讓他能夠招更多的人,能夠留住更多的人才。如果這兩邊都能夠做到的話,那相對來說,它的溫度不會相差太遠。
張鴻:公務員有風險 選擇需謹慎
成為公務員相親有優勢,但是不能光相親有優勢,你結婚也得有優勢,然后兩個人過一輩子能不能一直保持這個優勢?這個職業生涯的風險到底有多大?你選擇了它,沒有問題,現在是符合理性的。但是你要知道,中國的公務員隊伍有持續的福利穩定,它其實是建立在這么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兩位數增長的基礎上,但這個恐怕要一去不復返,所以未來包括我們行政體制的改革,都會帶來公務員的金飯碗不再那么金,它可能會變成鐵飯碗,甚至變成銅飯碗,所以作為一個職業選擇,公務員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彭真懷:公務員只進不出的現象可能會改變
因為公務員這個詞,實際上就是從事國家公務管理的人員,這是一個為國家、為國民獻身的崗位,是一個崇高的崗位,與我們社會當中并存的所有崗位一樣,都是光榮的和高尚的。就我們國家現在特定的公務員這個工作崗位情況來看,我們已經是公務員的年輕人,要準備報考公務員這個崗位的年輕人都要意識到,隨著我們國家整個改革的務實的推進,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公務員只進不出的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