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連線]探索丘陵地區“綠色發展”新路徑
|
訪十八大代表、四川省內江市市委書記曾萬明
|
|
2012-11-15 作者:記者 孫韶華 白田田/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字號
大
中
小】 |
“這幾年,我參與并見證了成都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親歷了綿陽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現在正著手重振內江老工業基地雄風……無論在哪個崗位,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巨大成就有著深切體會!笔舜蟠、四川省內江市市委書記曾萬明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說。 曾萬明說,聽完十八大報告,結合自身工作體會,感受最為深刻的有三點,一是科學發展觀彰顯巨大的真理力量,成為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二是十年改革發展創造了“中國奇跡”,使四川不但取得了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還全面實現了“蜀道難”變“蜀道通”、“盆地”變“高地”、“天府之國”變“天府之域”,改變了四川的歷史;三是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更加堅定了我們謀劃和推動地方科學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曾萬明表示,作為一名地方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努力探索一條丘陵地區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新路。 下一步,內江市將堅持統籌兼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內江新城、縣城新區、重點新鎮、農村新村、新興產業“五新”建設為突破口,著力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內江作為后發地區,在發展模式上不能重復粗放增長的老路!彼f,我們將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在資源開采、生產消耗、廢物產生和消費等環節,逐步建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經濟體系。 一是著力抓好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核心是節約資源。這是內江最大的特色、最明顯的優勢,是重振老工業基地雄風最有效、最現實的路徑。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產業、企業、產品“三倍增”計劃,努力把中國循環流化床電站節能環保示范基地建成全球領跑者,把中國“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成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樣板,把西部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成“調結構、上規!钡男袠I標桿。 二是著力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我們將堅持高點起步、高端切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全面加強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大力建設清潔內江、暢通內江、森林內江,全力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力爭以較小的資源消耗、環境代價支撐和推動跨越提升,帶動經濟結構加速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會后,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抓傳達、抓學習、抓貫徹,努力探索一條丘陵地區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新路子!痹f明最后說。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