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擾亂了人們的生活,昨天中國科協舉行“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聚焦霧霾天氣,邀請氣象、大氣、環境、疾病預防等領域多位專家進行解讀和分析。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表示,從今天起,有一股冷空氣會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霧霾會逐漸減弱。目前來看,22日前大范圍的霧或者霾的天氣不會再有。當被問及春節前是否會再有霧霾加重的情況時,馬學款表示,一般一周以內的天氣可預測性比較強,時間越長準確率越低,“只要具備比較穩定、持續的條件,間斷性霧霾還會有,但短期內如此嚴重的霧霾天氣基本不會出現了!
PM2.5是霾的主要成分
已進行20多年PM2.5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庚辰研究員表示,霧的顆粒比較大,而霾是由細小的顆粒物組成,一般霾的主要成分就是PM2.5,其直徑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他指出,PM2.5是導致霧霾天氣的元兇,由于PM2.5中吸附了很多有害和有毒物質,又可通過呼吸道到達人的肺部直接進入肺泡,因此對人體的危害也會更大。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張金良指出,當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時候,很多大氣污染物特別是PM2.5會長期滯留在低空,并不能完全擴散掉或者過濾掉,而PM2.5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免疫和神經系統有明顯影響!翱梢钥隙ǖ氖,環境污染因素和嬰兒出生缺陷是有關系的!
PM2.5與肺癌有關需研究
“肺癌的發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會是今天你暴露于霧霾天氣明天你就會得肺癌!敝袊膊☆A防控制中心李強博士稱,PM2.5的上升可能會引起肺癌的上升,但和其他肺癌的危險因素相比,比如吸煙才是肺癌首要的危險因素,環境因素在肺癌的發生中關系要弱一些。
張金良認為,雖然一次特別嚴重的霾過后不會看到肺癌發生明顯攀升,但高濃度污染物的作用相對比較強,如果霧霾的天氣發生頻率比較高,或者是持續的時間很長,對健康的危害就會加強。
大氣治污最根本是減少排放
王庚辰認為,此次霧霾天氣的最根本原因是排放增加,再加上不利的氣象條件,使得大氣本身的自凈能力變差,而北京一年中有1/3的時間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這樣就使得北京很容易形成比較嚴重的空氣污染。
北京的PM2.5污染源中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外地傳輸,王庚辰表示,大氣污染治理最根本的方法是減少排放,但無法單憑一個地方的努力來完成。
馬學款表示,目前還沒有一個有效經濟的人工驅除大面積霧霾的方法,只能依靠冷空氣和降水。此次出現霧霾天氣并不是排放物突然增多了,而是冬季燃煤增多、汽車尾氣排放、氣象條件不利等幾個因素集中在一起而形成,未來若還具備這樣的條件,霧霾天氣就有可能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