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雖然2013年剛過去4個月,但在追求高收益的市場情緒影響下,今年全球投資者對亞洲高收益債券的需求已創下歷史新高。 Dealogic數據顯示,今年發行的亞洲高收益債券已經從市場中募集到181億美元的資金,遠超2010年全年創下的162億美元的前紀錄。匯豐亞洲高收益資本市場業務主管華萊士·拉姆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今年的表現很不錯。市場似乎頗為穩固。我從來沒像現在這樣忙! 報道稱,年初迄今,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籌資額同比增長逾2倍。目前高收益率債券已經占整個除日本外的亞洲信貸市場的三分之一以上,而2012年同期該比例僅為12%左右。在過去一年里,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是亞洲高收益債券的發行主力。由于國內交易放緩,他們主要通過離岸債券市場來籌集資金。 盡管今年延續了這一局面,即高收益債券發行量逾半來自中國房地產業,但銀行家們已察覺到了市場的變化。瑞銀(UBS)債券辛迪加業務亞洲主管歐恩陶表示:“我們開始看到,中國以外其他亞洲國家的籌資需求正在提高,而中國也有一些非房地產交易進入這一市場。亞洲債券市場確實恢復了一些平衡! 報道稱,印度尼西亞、印度和菲律賓的債券發行者紛紛進入市場。斯里蘭卡國有銀行錫蘭銀行上周籌資5億美元。 資金大舉涌入高收益債券市場大幅拉低了借債成本。2010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佳兆業在美元債券市場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是13.5%。上個月,該公司再次籌資5.5億美元,但票面利率僅為8.875%,認購額高于100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從全球來看,大部分新增資金主要流入亞洲資本市場。投資者認為,與西方國家疲軟的經濟增長態勢相比,亞洲的經濟基本面相對較好,更利于投資。 然而一些投資者認為應該對亞洲市場的快速增長持謹慎態度。英國私人銀行Coutts認為,亞洲的高收益債券市場已部分顯現出投資過熱的跡象。 美國《紐約時報》此前報道也指出,中國的高收益債券市場2013年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其增長速度令人擔憂。隨著全球投資者都在大刀闊斧地進入高收益債券市場,其收益率也在大幅下降。在美國,高收益債券的收益率已降至6%以下,而歷史上的收益率通常都在10%左右甚至更多。 報道稱,2013年亞洲大量的高收益債券(約占一半)來自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分析人士擔心,一直高速迅猛發展的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最終會破碎的泡沫。中國的高收益債券還有一種獨特的結構,使得投資者很容易“受傷”。 中國大陸的國內債券市場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禁止外國購買者進入。因此,大多數投資者都在購買海外的中國債券,這些債券通常由總部設在開曼群島等地的控股公司發售,通常沒有中國大陸實體企業或標的資產的支持。這意味著,一旦企業出現債務違約,特別是在本地銀行或其他中國債權方也提出索賠要求的情況下,外國債券持有者可能幾乎沒有追索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