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展現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積極布局其“金融外交”,以幫助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維護金融穩定、保持經濟增長,并促進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和世界經濟復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2日訪問印尼時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愿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說,這是中國布局“金融外交”的一個最新動作,也是其以自身發展帶動他人發展的一個具體體現,將會有力促進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
在亞洲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正面臨經濟下行風險增大和金融市場動蕩等嚴峻挑戰的形勢下,中方關于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倡議格外令人矚目,受到熱切期待。
亞洲雖然是當今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但其基礎設施狀況卻相對滯后。據亞洲開發銀行預計,到2020年,亞洲經濟體內部基礎設施投資需要8萬億美元。
據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預測,鑒于其龐大的經濟規模、雄厚的資本實力特別是積極主動的意愿,中國將是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最主要出資方之一。
中國積極活躍地布局其“金融外交”,最鮮明地展現于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除了最新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還包括作為最大出資方建立區域外匯儲備庫,倡議研究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及加入美洲開發銀行,等等。
2009年底,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和央行行長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宣布正式簽署清邁倡議多邊化協議,在1200億美元的總規模中,中國(包括中國香港)出資額為384億美元,與日本并列第一。
而隨著清邁倡議多邊化總規模于2012年決定擴容一倍,中國(包括中國香港)出資額亦增加一倍,同樣與發達經濟體日本并列第一。
在2010年11月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第九次總理會議上,中方首次提議研究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探討共同出資、共同受益的新方式。此提議隨后被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普遍接受,并啟動研究進程。
在今年9月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上,與會元首們指出,為研究成立上合組織發展基金(專門賬戶)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問題所做的工作十分重要,責成繼續努力以盡快完成這項工作。
2012年3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通過的《德里宣言》首次表示,“我們探討了建立一個新的開發銀行的可能性,以為金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和可持續發展項目籌集資金!
而今年3月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則決定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及一個初始規模為1000億美元的應急儲備安排。據悉,中國的出資額將極可能是最大的。
此外,中國還于2009年加入了美洲開發銀行,并陸續設立了數個基金,包括成立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聯合融資基金。
金燦榮說,很顯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積極布局“金融外交”正在日益成為中國整體外交的重要一環。而且,由于世界經濟形勢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突出,作為擁有全球第一外匯儲備的經濟體,其“金融外交”布局的一舉一動都舉足輕重。
中國“金融外交”布局的重點將是周邊國家、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并主要著力于防范金融風險、促進經濟開發以保持穩定增長,通過一系列新型的國際金融區域合作,作為對全球增長和發展領域的現有多邊和區域金融機構的有益補充,并彌補現存主要國際金融機構的主觀安排缺陷和客觀能力上的不足。
“中國的‘金融外交’布局體現了促進共同發展的原則和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也體現了‘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關系是重要舞臺’的長期外交指導方針!苯馉N榮說。
中國積極布局“金融外交”,也可以帶動相關國家和區域的經濟發展,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自身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曹紅輝說:“顯而易見,利好諸多,其中包括,拓寬外匯儲備的使用途徑,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當然,中國的“金融外交”布局,亦包括加強與現存主要國際金融機構的關系。例如,2009年,中國率先決定購買不超過500億美元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券,以幫助其彌補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金融領域重大挑戰的資源不足。2012年,中國又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增資源承諾430億美元的參與額。
此外,中國還竭力推動以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代表的國際金融體系的治理改革進程,以促其適應世界經濟金融格局的變化大勢。
“中國的‘金融外交’將日益成為全球金融體系中具有重大影響和深遠意義的組成部分!辈芗t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