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二”為何遇冷?
2013-12-13   作者:葉健、高少華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字號

 

    “雙十一”才過去一個月,“雙十二”又翩然而至。明明是商家獻殷勤,消費者卻不太買賬。很多人都在問,“雙十二”是為消費者供實惠,還是為“雙十一”商家去庫存?“雙十二”造節遇冷,人工制造的“雙十二”還能持續下去嗎?


    輝煌難現的“雙十二”


    剛剛過去的“雙十二”顯然未能重復“雙十一”的輝煌。作為“雙十二”促銷的發起者,淘寶網給出了“史上流量最大、史上紅包最多”的承諾。數據也顯示,共有211萬賣家報名今年淘寶的“雙十二”促銷,是“雙十一”賣家數量的百倍。
    盡管來勢洶洶,但淘寶網并沒有公布成交額,只公布了累計支付寶成交的賣家數。截至12日14點27分,累計支付寶成交的賣家數達到200萬。
    不少淘寶小賣家抱怨,淘寶“雙十二”效果并不理想。賣家“電商小斌”表示,“雙十二沒有想象中的給力,好不容易報名食品類目分會場,守到凌晨三四點鐘,報名的產品沒賣出幾件。不是產品價格不夠優惠,而是根本就沒有什么流量進來!
    中小賣家之所以缺少流量,是因為流量被大賣家分食了。按照慣例,“雙十一”是天貓大賣家的游戲,“雙十二”是淘寶小賣家的主場。但今年這一“默契”被打破,天貓也加入了“雙十二”促銷陣營。甚至在淘寶的客戶端上,也明確區分了“品牌”和“小賣家”,這更是讓小賣家的銷售備受影響。
    對此,萬擎咨詢CEO魯振旺表示,因為今年“雙十一”淘寶品牌的銷售并不理想,積壓了大量的存貨,所以天貓選擇加入“雙十二”,好讓商家清庫存。
    那么,搶到流量的大賣家日子就好過嗎?也未必。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訴記者,“大賣家買流量的費用是很高的,一般會花預計銷售額的10%用來打廣告。但是促銷本來利就薄,所以大賣家也賺不到什么錢!薄半p十一”天貓銷量領先的某女裝品牌就表示,連番促銷也只爭取盈虧平衡,就是為了爭個口碑和銷量。


    消費者還會“血拼”嗎?


    感到無力的不只是賣家,多數消費者也沒有興奮起來。上海網友于先生告訴記者,“今年‘雙十一’期間在網上買了些東西,結果后來發現價格比‘雙十一’當日還便宜,現在對電商促銷也不那么激動了!
    對此,曹磊認為,“在看多了虛假宣傳、習慣了頻繁促銷后,消費者產生消費疲勞。從這個角度看,消費者正變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不那么容易被忽悠了!
    而且,電商“雙十一”大戰的透支作用不可忽視。艾瑞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中國網購市場交易規模環比下滑超過17%。記者對比近四年數據發現,盡管每年一季度網購數據環比都有輕微波動,但是如此大幅下降還是第一次。
    “雖然每次促銷力度有大有小,但是消費者的錢就那么多,這里花了那里就沒預算了!辈芾诒硎。所以,即使還有“熱血未冷”的消費者,其中不少也受制于錢包而減少采購。


    人工造節還能持續多久?


    前有“雙十一”壓迫,后是消費者乏力,大家不禁要問,人工制造的“雙十二”還能持續多久?
    對此,億邦動力網總編輯賈鵬雷表示,各大商家雖然都在做“雙十二”,但是投入的精力顯然不能和“雙十一”比,充其量也就是一次普通的網商促銷。促銷的目的,還是更多地吸引新用戶,增加平臺的吸引力。
    而曹磊則將“雙十二”看成電商的年終沖刺,“對于電商來說,到了年底還是有必要通過促銷來提升業績,上市的可以交出一份滿意的年報,準備上市的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
    所以,即使深受“雙十一”影響,“雙十二”這場大戲還是會被唱下去的。不過,對于電商來說,這種賠本賺吆喝的發展模式亟待轉型。
    曹磊與前易觀國際分析師宋陽分別表示,目前電商的運營成本甚至比實體店高,如果整體考慮物流、管理等綜合成本,多數線上平臺的運營成本比線下高出10到15個百分點。通過頻繁大促銷,雖然可以讓電商做大,卻很難保證平臺走得更遠。在人工造節的喧囂后,如何找到穩健的發展模式,是當下電商最需要考慮的事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購物節”里小型電商企業期盼名利雙收 2013-12-13
· 旅游電商鏖戰“雙十二”搶兩節市場 2013-12-13
· 電商平臺11張基金支付牌照及版圖 2013-12-03
· 跨境電商品牌化經營是關鍵 2013-12-03
· 解密電商平臺基金支付牌照及版圖 2013-12-0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