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毒霸安全中心近日發布的《2013-2014年中國手機支付安全報告》顯示,2013年手機在線支付增長迅猛,交易規模突破1.2萬億元,但手機支付的風險因素也增長了312%,嚴重威脅用戶財產安全。 統計顯示,2013年中國第三方手機支付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2萬億元,用戶數達到1.25億,同比增長了超過700%。業內普遍認為,未來十年是移動支付行業的黃金十年。 然而,手機支付卻面臨著越來越的安全風險。金山毒霸安全中心分析發現,從2013年初至2014年2月,針對移動支付工具的惡意攻擊表現極為突出,增長了312%,受害者損失大大超過以往。 由于手機支付不再依賴本人身份證和銀行卡,只需通過個人姓名、銀行卡號、身份證信息、關聯手機就能完成。攻擊者往往千方百計獲取網民上述敏感信息,手段包括種植手機病毒、網購釣魚、用假冒身份證補辦手機SIM卡、假借辦理信用卡騙取信息等。 有關專家表示,與手機支付安全相關的案件發生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個人信息泄露;二是移動支付依賴的手機驗證碼信息到達犯罪分子手中。阻止這兩個條件同時滿足,即可防止此類犯罪的發生。 對此,專家建議,一是認識到密碼管理的重要性,確保郵箱、QQ、微博等關鍵網絡服務不重復使用密碼;二是逐步養成自覺保護個人信息的習慣,盡量不要在陌生情況下透露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手機號等個人信息;三是安裝安全軟件防止木馬病毒的入侵;四是盡量訪問網購官方網站,注意防范假冒釣魚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