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海藻提取物制造的可替代普通醫療紗布的新型紗布,不會嵌到傷口處新長的肉芽里,將會大幅度減少病人換紗布時的痛苦。廈門百美特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預計這款產品推向市場后能給企業帶來至少60億元的回報。 廈門藍灣科技有限公司攻克的提純技術,把大家當做垃圾丟棄的蝦蟹殼做成一種專門針對骨關節炎的保健品,其硫酸鹽純度達到99%,遙遙領先全球其他同類產品。 隨著國家海洋戰略的提出,廈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提速。2012年,廈門市出臺《關于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實施的意見》,明確每年安排不少于一億元的海洋經濟專項資金用于集中扶持海洋新興產業、海洋科技攻關、公共平臺建設和海洋經濟龍頭企業發展。 近年來,污染少、效益高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成為全球最為活躍、最具發展潛力的“深藍”區域。作為中國海洋科技搖籃的鷺島廈門,近年來發揮科研優勢,向海洋“深藍”要效益取得豐碩成果。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科技與海洋經濟發展處處長池信才告訴記者,廈門大學海洋系是中國現代最早進行海洋科研的機構。目前廈門擁有國家海洋三所、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多個具有較強海洋科研實力的機構和院校。依托優勢,通過校企、院企對接,廈門海洋生物科技產業迅速壯大。近年來,廈門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年均增長速度高于全市工業增速10個百分點以上,并誕生了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海洋生物科技企業和技術專利。 從2004年起開始涉足海洋生物產業的廈門金達威集團,通過校企對接,取得全球領先的微生物發酵等核心技術,該公司輔酶Q10的產量已占到全球銷量的40%以上。 池信才說,政府的投入撬動了企業更大的投入,“這兩年,全市海洋生物企業新建的廠房就有21萬平方米,新建生產線36條,涉足海洋生物的企業遍地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