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虎、捷豹、克萊斯勒、奔馳、寶馬、奧迪……近期掀起的反壟斷調查風暴,涉及到的汽車品牌可以拉出一份長長的名單,而如今,這份名單又將添上汽車配件企業的名字。昨天,兩家日本的軸承制造商NTN和NSK精工發布公告,確認因違反反壟斷法遭到處罰,罰金總計約2.9億元人民幣。除了這兩家企業之外,面臨處罰的還有另外10家零配件制造企業,總共12家企業的罰款總額達到了創紀錄的12.35億元,那下一張罰單又將會落在誰的頭上?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約評論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時建中、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12.35億元創記錄罰單意味著什么?下一張罰單會落在誰的頭上?
歷經反壟斷工作人員10年調查,一個涉及十多家日本汽車企業串通定價,進行價格壟斷的案件終于被揭開。
盧延純(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副局長):(涉案企業)違反了中國反壟斷法第13條關于禁止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的這種行為。實際上具有串通投標的性質,他們幾家企業每次會指定一家企業中標,中標的這家企業就相對把價格定的比較低一點,然后其它這個企業報的價就比它依次會高一點,確保這家企業會中標。那么下一次再投標的時候,會換另一家,讓另一家價格低一點,其它幾家企業價格再高一點,確保那一家企業再能中標。就是輪流做莊。
吳東美(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二處副處長):他們正式向我委提交了一個自首報告書,表示經內部調查發現,該公司跟其它企業經常在一起進行價格協商,他們在全球可能涉及到了20多種汽車零部件。
由于涉案企業多次達成并實施價格壟斷協議,違法行為持續時間超過10年,為此依據反壟斷法相關規定,對違法企業處以2013年銷售額4%到8%不等的罰金。其中,日本電裝、住友、矢崎、古河、愛三、三菱電機以及三葉七家零部件企業罰款總計8.3196億元,日本精工、NTN、捷太格特等三家軸承企業罰款總計4.0344億元。日立和不二越兩家企業,由于主動報告達成壟斷協議有關情況并提供重要證據,被免除處罰。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廠商因操縱產品供應價格總計將被處以12.35億元的罰款。這是我國《反壟斷法》頒布實施以來,反壟斷部門開出的最大一張罰單。
時建中:反壟斷執法還沒到收網的時候 這張網現在才剛剛布好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現在還不能說已經到了收網的時候,這個網剛剛布好,反壟斷的執法工作正在有序的開始。12.35億,這個數字有媒體說是到目前為止發改委罰的最高的一個單子。其實我本人對這個罰款的數額并不關注,我反倒關注這一次發改委非常好的用了反壟斷法當中寬恕制度,對這些秘密的壟斷協議進行了分化的瓦解。大家注意到一個是日立,還有不二越免于處罰,因為他們積極的配合并且提供了重要的證據,還有其他幾家分別采取了4%,6%和8%,我覺得這一次反應了發改委的執法水平跟以往相比較,有了更大的一個提升。
過去我們罰過一些企業,都是1%,1%,1%,感覺是一視同仁了,實際上它不具有分化和瓦解的功能。我們看8%這個金額,8%是什么概念?它是上一年度銷售額的8%。一般來講,上一年度利潤率有多高?特別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利潤率恐怕很難達到,如果達到4%,6%已經很不錯了,那如果達到8%,罰款是8%。罰款非常有可能超過了他的利潤,這個時候來講,他的違法成本還是比較高的。
劉戈:美國、歐盟也對這些日企的價格串通行為進行了調查和處罰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它是按照情節,如果說你主動提供了材料,主動說明了自己的問題,這樣免予處罰,有的到達8%,有的4%,是說看你在多大程度上參與了價格壟斷的這樣一個行為。
我覺得可能在這之前,大家對于像路虎、捷豹、奔馳、寶馬等有更高的社會關注度,其實發改委在幾個月之前,已經通報過對這些日本的汽車配件企業的一個調查。這些企業由于他是B2B的企業,和消費者的關系比較遠,但是這些企業包括電裝,包括高田,包括精工他都是非常大的企業,在世界汽車配件的100強里,日本企業占了將近30%,這個比例非常大,而且這些企業都是世界500強的企業。因為公眾對他的關注度比較低,所以當他出來以后覺得有一些突然,但是這個事情并不突然,因為在美國從2012年開始,有21家的日本汽車配件企業都受到了反壟斷的調查,所以說不光是我們國家在做這件事情,包括美國、歐盟也都對日本的汽車配件企業的這種價格串通的行為進行了調查和處罰。
時建中:橫向壟斷處理相對簡單 縱向壟斷取證和判斷難度較大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覺得大家的期待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發改委今天剛剛處罰的,發布的這12家日本企業是兩個案件,一個是八家日本企業在零部件方面橫向的共謀,還有四家日本企業是在軸承這一塊的橫向共謀。橫向共謀的案件相對來講,處理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前面提到寶馬、奔馳,他們涉及到的案件都是縱向壟斷案件,縱向壟斷案件處理起來在任何國家都要更加謹慎。因為橫向壟斷相比較而言,確定它的競爭損害是比較容易的,而縱向壟斷進行一些評估,因為有些行為它有損害競爭的效果,同時它也可能有鼓勵創新,品牌保護這樣一個效果,所以他就要做一個平衡。
中國的反壟斷法,除了第14條有相應的規定之外,還有反壟斷法的第15條,所以對縱向壟斷行為的處罰要更加謹慎,取證難度更大,判斷的難度更大,因此他需要一點時間。
時建中:競爭秩序恢復了 消費者能以相同的價格買到更好的車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降價跟受處罰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因為這個企業主動的降價了,發改委就要免于對它的處罰,我相信發改委一定不會因為它降價而對它免予進行處罰的。免予處罰有一個法定的條件,這里面降價可能是一種配合的行為,但是僅僅是降價還不夠的,他必須要主動的配合,提供重要的證據來指證自己實施過這樣一些行為,并且對打破相關的壟斷是有幫助的。在這種情況下,發改委才有可能對他免予處罰,只是一種可能,而不是一種必然,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是回到縱向的這一塊,縱向的情況非常的復雜,比如說橫向這一塊,我們今天看到這個案件主要是在價格方面,實際上是串通招投標的一個行為。那在縱向的非價格里面涉及到區域的,涉及到非區域的,而且涉及到捆綁的,涉及到搭售的,比如說我們已經披露一些事實可以看到,比如說一些品牌的一些車在銷售的時候,要求他的經銷商賣一款比較暢銷車的時候,必須搭售一款滯銷的車,如果說購買他的車輛的時候必須要在維修的時候必須用他原廠的配件,必須他指定的服務,這是捆綁的行為,這個針對起來比橫向壟斷遠遠要復雜得多,所以公眾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期待。
我覺得罰款固然是對違法行為的懲罰,但是反壟斷法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懲罰這些企業,更重要的是要修正或者改正他反競爭的行為,使得相關市場的競爭秩序得到恢復,這點是重要的。普通的老百姓、消費者,如果說競爭秩序得到恢復了,我們以相同的價格可以買到更好的車,或者是相同質量的車我們可以更低價格去買,這是我們所期待的。
時建中:被執法對象有時會采取觀望的態度 會反復的去博弈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消費者的訴求得到滿足還需要一點時間,為什么需要時間?也就是說,那些被執法的對象有的時候采取觀望的一個態度,也許是一陣風就刮過去了,我再等等,可能這個風就躲過去了,也有可能他會反復的去博弈,你要執法,我就降價,等到執法隊伍一撤,我就再把價格抬高,而且這個博弈可能還是一個反復多輪的過程。
我覺得這里面更需要我們的反壟斷執法機構更堅定的執法態度和更堅決的執法行為,來向市場發出一個更強烈的聲音,我要維護競爭秩序,我要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只有這樣,只有通過執法,使得汽車銷售市場的競爭秩序得到恢復,有了競爭,消費者的福利才能夠真正的得到保護。
劉戈:這些企業搭了管理制度的順風車 自己又夾帶了私貨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一定要注意在反壟斷的過程中的復雜性,因為有很多因素,包括現在一些進口名牌車的價格虛高,這個高,壟斷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這里面還包括前些年我們出臺的汽車品牌銷售實施辦法,這個辦法給這些汽車企業的壟斷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在調查的當中要分清楚哪一部分的價格虛高是由于我們現在的管理制度所造成的,哪一部分是由于這些企業趁機搭了管理制度的順風車,然后自己又在里面夾帶了私貨,在里面進行一些壟斷性的行為。這樣一個過程考驗管理部門的政策執行水平、調查能力,包括他整體的能力水平,所以我覺得需要時間。
美國出臺反壟斷的法律條例是1890年,我們是2008年,所以是時間上的差距。我覺得大家不能太著急,中國的政府機關在這個上面需要不斷的學習,包括現在我們反壟斷,它的職能分配在三個部委里面,今后是不是可以進一步進行整合,那么包括整個我們的法律體系是不是要進一步完善,所有的人才也需要進一步的培養。
時建中:我們的反壟斷執法已經逐漸步入常態化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反壟斷法從2008年8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在剛剛開始的那幾年,應該說罰單還是比較少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看到罰單逐漸的在增多,這完全符合一個歷史的過程。我們如果回顧一下歐美,他在早期的時候罰單也是一樣很少的,這是為什么?因為反壟斷執法機構本身需要積累經驗,需要人員培訓,需要具備發現違法事實、獲取違法證據、對競爭效果進行評估的能力,他也都要去提升。隨著這個能力的提升,那執法慢慢的就會進入一個常態化的過程。我個人認為現在已經在向常態化不斷的步入,而且我覺得這個步入的姿態和步伐,姿態很美,步伐很堅定,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