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山東省商務廳公平貿易處獲悉,1-9月份,山東共遭受國外貿易救濟調查46起,其中,反傾銷30起,反補貼8起,保障措施8起。涉案金額43.6億美元,同比增長9.1倍。涉案企業600家,涉案產品主要包括輪胎、鋼鐵及制品、化工產品等。
據了解,前三季度山東省貿易摩擦案件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涉案金額同比上升幅度大。1-9月,山東省產品遭受來自16個國家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46起,同比增長9.5%,涉案金額43.6億美元,同比增加9.1倍。美國對我國乘用車及輕型卡車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案件中,山東省單個案件輸美涉案產品17.1億美元,占前三季度全省涉案金額總數的39.2%。
二是發達經濟體發起案件金額高,新興經濟體發起案件數量多。1-9月山東省遭受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中,發達經濟體發起案件17起,涉案金額35.8億美元,分別占全省案件總數和涉案總金額的37%和82.1%;新興經濟體發起的案件數量較多,占全省的63%,涉案金額7.8億美元,僅占全省涉案總金額的17.9%。
三是傳統優勢領域遭受重創,輪胎產品首當其沖。1-9月,山東省傳統優勢領域共遭受貿易救濟調查40起。其中,鋼鐵及其制品21起,化工13起,輕工4起,紡織2起。輪胎產品遭受危害最為嚴重,繼7月份美國對我國乘用車及輕型卡車輪胎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后,9月份歐亞經濟委員會又對我國卡客車輪胎發起反傾銷調查,山東省產品涉案總金額達38.6億美元,占全省前三季度涉案金額總數的88.5%,是今年以來山東省遭受沖擊最嚴重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