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位于四川省涼山州的錦屏一級、錦屏二級水電站近日全面建成投產,我國第三大水電基地雅礱江的下游梯級水電開發歷經20余年后進入收官階段,發揮出“西電東送”的巨大效益。與此同時,隨著“十二五”期間西南水電基地項目集中投產,加快外送通道建設仍是下一階段水電發展面臨的急迫任務。 11月29日,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錦屏一級、錦屏二級水電站全面建成投產。作為“西電東送”戰略骨干電源點,今后錦屏水電站每年可向川渝電網和華東電網輸送408.5億千瓦時清潔優質電能,相當于減少標煤消耗1348.1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5.8萬噸、二氧化碳3370.1萬噸。 同時,錦屏水電站建成也意味著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的雅礱江下游開發進入收官階段。目前,雅礱江下游總裝機已達到1410萬千瓦,達到流域規劃的96%。下游最末一級的桐梓林電站有望于明年底建成投產。 雅礱江水電公司總經理陳云華告訴記者,從2015年開始,雅礱江流域電站將使四川電網枯水期平均出力增加22.5%;同時,不僅每年輸送近700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至川渝和華東電網,還可使金沙江流域的溪洛渡、向家壩,以及三峽和葛洲壩水電站增加發電量37.7億千瓦時,有力支撐東部地區的電力需求與能源結構調整。 隨著下游開發取得階段性成果,雅礱江梯級水電開發轉而向中上游推進。今年10月,中游的龍頭控制性水庫兩河口水電站正式開工。 陳云華表示,未來三至五年內,力爭雅礱江中游每年能核準開工一座電站,在2021年底兩河口首臺機組投產發電的同時,實現雅礱江中游水電項目基本建成的目標!皩脮r,雅礱江中下游梯級電站2000多萬千瓦裝機將實現多年調節,可極大改善川渝電網汛期電量富裕、枯水期電量不足的不合理電源結構!标愒迫A說。 近年來,我國西南水電開發步入“豐收期”。溪洛渡、向家壩、錦屏等一批“十五”以來投資修建的大型水電站相繼實現全部機組投產,“西電東送”能力進一步加強。 記者從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了解到,國家電網已建成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向家壩-上海、錦屏-蘇南等三大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東送”能力達到2160萬千瓦,相當于整個蘇州市的全社會最高用電負荷。 然而,現有通道仍然不能跟上水電投產的節奏,伴隨近期全社會用電量增幅回落,四川、云南等水電大省近兩年來相繼出現“棄水窩電”現象。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21世紀初雅礱江下游二灘水電站建成后不久,也曾有過大量“棄水窩電”的情況,一度引發全國上下對“四川水電是不是多了”的討論,也成為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的“導火索”。 “二灘水電站當時面臨的問題并不是電多了,而是沒有跨區輸配電的理念;當前,西南水電的主要問題也不是電多了,而是要提高服務經濟轉型升級的水平!彼拇ù髮W教授馬光文告訴記者,發展水電是我國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減少碳排放的必然選擇,必須以“全國一盤棋”的戰略眼光,加強資源跨區配置能力的建設。 今年出臺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再次明確,我國將積極開發水電,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以西南地區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等河流為重點,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到2020年,力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 業內人士建議,應結合水電開發規劃,盡早啟動西南水電基地外送通道前期工作,避免“十三五”期間陷入水電大規!皸壦钡谋粍泳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