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今年年中,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的中國“新四大發明”中,與交通出行有關的就占了兩項。
飛機+高鐵、公交、地鐵+共享單車,手機預約滴滴出行……從天上到地上,去哪兒不再是問題,幾種主流交通工具的花樣排列組合,構成了當今中國人新的出行方式。
“高鐵上的中國”:交通“加速度”改變生活
對于當下的國人來說,“海陸空”都有了更便利的出行體驗。如果你選擇坐飛機,那么去往各大城市、景區的飛機“應有盡有”。由于很多地方相距遙遠,人們更看重乘坐飛機節約的時間成本。而中短途出行,則是高鐵的“天下”,隨著高鐵網絡的進一步拓寬,拉近了很多城市之間的距離。出行當然也少不了“海里游的”,如今,火車票+輪船票可以采取一站式購票,省去了中途換乘購票的時間。
而最讓國人感到便捷和自豪的,當屬越來越多的人們出行選擇“高鐵化”和“共享單車化”。
2017年9月21日,“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在京滬高鐵實現時速350公里運營,此舉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并非起源于中國的高鐵,卻在這片熱土上跑成了全球第一。截至2016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4萬公里,其中通車高鐵里程超過2.2萬公里;中國累計投入運行的高鐵動車組達到2595組,超過全球總量的60%。
中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運營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網絡。馳騁在神州大地的高鐵長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改變著國人的生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五年來,我國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日趨完善。更多的綜合客運樞紐建成,越來越多的高鐵站接入地鐵、長途汽車、公交等樞紐,四通八達。綜合交通的融合性、便利性更好,人們的出行體驗更佳。手機APP訂票、電子支付、自助取票十分普遍,交通出行服務更方便快捷。
共享出行橫空出世:出行“最后一公里”被打通
飛機、火車、輪船,這些傳統的交通工具解決了城市間交通,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城市內的通勤也變得更加方便,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正被徹底打通。
仿佛一夜之間,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共享單車鋪滿了中國主要城市的大街小巷。橙色的摩拜、黃色的ofo、白色的hellobike、藍色的小鳴、黃藍相間的永安行……
每天上下班,北京的宋先生都要“薅”摩拜的“羊毛”:原來上下班開車,后來改成坐地鐵,自從有了共享單車,一路騎行所花時間差不多,還鍛煉了身體。
在國際旅游勝地廣西桂林市,來自四川的騎行愛好者黃沖和四名同伴,騎著摩拜共享單車,花了一天時間逛了象鼻山、漓江等景區。
“用手機掃碼就能使用,收費低,遇到節假日還經常免費,無樁智能共享模式給旅游帶來了便利?!秉S沖說,共享單車解決了旅游過程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除了城市,很多旅游景點也出現了共享單車的身影:新疆在著名景區天池投放共享單車,供游客沿湖騎行;騎車進藏已不再是新聞,共享單車也出現在拉薩和日喀則街頭。
眾多共享單車的出現,代表了更環保的生活理念、更新的商業模式、更實用的創新科技,三者結合在全球也迅速掀起了共享單車的浪潮。共享單車不僅在國內“圈粉”無數,還迅速“出?!?,占領國外市場。
今年初,摩拜和小黃車ofo進入了第一個海外落地城市新加坡。不到半年時間,摩拜“橙色旋風”席卷英國曼徹斯特、索爾福德、日本福岡、札幌、意大利米蘭和佛羅倫薩等多座海外城市,年底前將進入全球200座城市;同樣小黃車ofo也正在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到2017年底,ofo計劃投放2000萬輛車,服務全球200個城市,進入20個國家和地區。
2017年,恰逢自行車誕生200周年。隨著中國共享單車快速在海外拓展,全球對中國共享單車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而這種模式得到全球關注又多了新的例證:由多個聯合國及世界知名機構攜手摩拜單車發起的世界騎行日10月17日正式啟動。
聯合發起世界騎行日的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人居署、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以及世界資源研究所等機構駐華代表,當天均在啟動儀式上談到了中國共享單車模式對世界的影響?!膀T行是一種出行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甭摵蠂司邮鹬袊椖恐魅螐堈裆秸f,中國共享單車把人們又拽上了自行車輪。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說:“我們企業的理念和國家理念相一致,那就是創新。共享模式不僅成就了創業者,也拉動了傳統的自行車生產,推動了綠色出行?!?/p>
據交通運輸部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有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近70家,累計投放車輛超過1600萬輛,注冊人數超過1.3億人次,累計服務超過15億人次。
在一些城市,共享單車還有“升級版”。在南京等城市,共享電單車的出現,不僅讓人方便,還“省了力”。到南京旅游的淄博市民劉文宇告訴記者,國慶期間在南京,見到了共享電單車,相比共享單車,它最大的優點在于不僅節省人力也節省時間?!白约褐还茯T,充電也不用自己操心,這讓我在南京的出行方便多了?!?/p>
除了共享單車和電單車,共享汽車也來了。記者在沂蒙老區山東臨沂看到,一輛輛電動新能源汽車正在一些指定區域整齊停放。時不時有人拿著手機,前來解鎖將車開走。共享汽車這一模式,自主性更強,出行的范圍也更廣。
記者了解到,共享經濟的模式還在延伸,除已有的方式外,共享房車等新模式也在一些城市試點推廣,這也給今后人們出行帶來新的“想象空間”。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李紅昌說,共享出行方式的出現,是市場化選擇的結果。龐大的市場需求,催生了這一模式不斷發展。隨著共享經濟與交通出行的深入結合,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已經“消失”,去哪兒再也不是問題。
“黑科技”助力:智能手段讓出行便捷舒適
被國人甚至世界一致贊嘆的新出行方式背后,是高科技、智能化的設備和技術的投入使用。對于普通人來說,高科技帶來的直觀感受就是出行更便捷舒適。
在華南第一高鐵樞紐大站廣州南站的實名制驗票口,很多旅客不再去人工窗口,而是直接走到自動驗證口,將車票和身份證插入閘機,然后“刷臉”就進站了。
作為最新投入使用的鐵路系統“黑科技”之一,“刷臉”系統不僅節省人力,還節省時間,傳統人工驗證平均每個人需要5秒左右,而“刷臉”大約只需要3秒。
廣州南站新聞發言人劉慧說,目前廣州南站總共設有50個實名制驗票口,其中人工的28個,“刷臉”的22個,“刷臉”進站驗票口大約占了一半。
動動手指,美食到手。鐵路部門今年推出的“手機點外賣,外賣上高鐵”服務,也給出行帶來了方便。7月17日,被譽為鐵路服務“新名片”的高鐵網上訂餐開始在全國27個車站試點推開。從此乘坐高鐵不想吃列車自帶餐飲時,就不再只能吃泡面,而是可以訂購沿線的“美食”了。
記者了解到,自高鐵網上訂餐試點推開以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廣州、北京、上海三大鐵路局累計接受完成的網絡訂單已超過10萬單。
而在看似簡單的一輛共享單車背后,是“黑科技”的蓬勃發展,是多項創新技術成果的支撐:衛星定位系統的應用、支持三模定位的智能鎖、內置的物聯網芯片每天能產生1TB出行數據;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做支持。中國擁有覆蓋最廣的4G商用網絡、全球最大的網民群體。在“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支持下,大數據分析技術、移動支付技術和信用評價體系等孕育而生。正是中國創業者在全球率先將這些科技元素結合到一起,開創出中國的共享單車模式。
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對記者說:“我們完全可以用普通10元一個的車鎖降低成本,按照摩拜全球700多萬輛車計算,成本也就7000多萬元人民幣。但是我們一定要用300元一個的智能鎖。這樣成本雖變成了20多億元人民幣,但我們由此構建了全球最大的互聯網自行車體系,從而實現了讓用戶優化騎行線路,讓公司更好地規劃車輛投放,讓城市管理獲得更好的交通解決方案并減少污染。因此我們騎的不是一輛簡單的自行車?!?/p>
共享單車的發展,需要有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海量的使用人群做支撐?!爸袊丝诨鶖荡?,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高,特別是移動支付深入到生活,都為分享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條件?!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許召元說。
許召元認為,共享經濟依托互聯網技術,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共享經濟尤其如此,沒有智能手機的定位,共享單車、滴滴等交通類型共享經濟模式將無法實現。
?。ㄓ浾呲w文君、齊中熙、邵魯文、楊駿、彭茜、黃堃、吳濤、程群、任沁沁、鄒明仲、潘強等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