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原材料商品“逆天”的巨幅上漲中,黃金的“金光”幾近被掩蓋,而在其他品種“喧囂”過后回歸常態的過程中,黃金的“光芒”依然還在。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紐約市場金價累計上漲約12%,是2011年以來的年度最大漲幅。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只有2009年和2010年的年度漲幅超過今年,其年度的累計漲幅分別為24%和30%。
回顧2016年底和2017年初各大機構的展望,雖然分歧依然嚴重,但很少有機構的預估與實際的運行態勢相符合,不少機構年初都認為2017年的金市很可能是“虎頭蛇尾”:雖然年初的黃金價格大幅上漲,但面對美聯儲的加息預期,以及美元的“逆轉”,黃金價格在下半年仍可能會回落。
但2017年來黃金市場的實際表現,不斷超越預期。在上半年,一系列政治不確定性引發的避險成為驅動金價上漲的重要推動力,一方面在年初的特朗普“百日新政”未能成功推出減稅等財政刺激方案后,市場失望使得“特朗普交易”出現反轉。
而另一方面,在“特朗普交易”不受市場歡迎后,美國空襲敘利亞、朝鮮核試驗以及法國大選等一系列的地緣政治因素也繼續提振金價,讓金價突破每盎司1200美元的關口,到6月初,市場報價一度逼近每盎司1300美元的關口。
但隨著英國“軟脫歐”可能性提高,加上美聯儲在6月份的加息,金價在6月份中下旬大幅回落,削減此前累計的部分漲幅,市場報價一度回撤到每盎司1200美元大關附近。
即便如此,整個上半年,國際金價仍累積了7.8%的漲幅。黃金的持續漲勢使得其與傳統上的關聯品種相關性顯著下降,比如與美元的負相關性,黃金在3月份、4月份和6月份都表現出了與美元同漲同跌的情況。
與此同時,作為避險品種,黃金與恐慌指數VIX的相關性也顯著下降。
如果說上半年的上漲一定程度上還比較符合預期,那進入下半年,金價的表現堪稱“逆市”。數據顯示,進入下半年后,國際金價僅在7月初和9月中下旬有所回調,大多數時段金價都在經歷漲勢或者在新的高位平臺展開震蕩。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金價在8月份一度大幅上漲,單月漲幅超過4%,創下今年1月份來的單月最大漲幅,強勢突破每盎司1300美元整數大關,并一路升至接近每盎司1400美元的關口,刷新11個月來的新高。
雖然事后已經很難說哪些因素是金價上漲的主推動力,但一個明顯的事實的是,投資者不斷在實物市場和電子合約市場投入資金,其中全球最大的黃金ETF基金SPDR持倉數據顯示,8月初該基金的持倉量一度減至787噸,但持倉量隨手持續上行,到9月底,該基金的持倉量升至865噸附近,不到兩個月時間,投資者持有的黃金ETF數量增加了近80噸。
此外,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投機的資金也在增加黃金的凈多頭寸,到11月21日的當周,紐約黃金期貨期權的黃金凈多頭再次站上20萬手上方,投機性的黃金多頭當周增加近1500手。
目前對投資者而言,更多關注的是進入2018年后,黃金是否還會有好的表現?從各大機構的預估來看,市場對黃金的分歧與2016年底基本類似:分歧依然明顯,但機構都提及了不少的利多和利空因素,投資者仍需密切關注。
在利空方面,最大的因素很可能是“縮表”。美聯儲宣布的資產負債表縮表進程已經在10月份啟動,背后的普遍邏輯是量化寬松會支撐資產價格,而量化寬松的逆轉很可能使市場上漲的基礎失去,但從目前的進展來看,縮表的未來局面仍存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