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茫?;脑兂删G水青山,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擎畫出一副“美麗中國”的壯闊圖卷。
位于北京正北約450公里的河北承德塞罕壩,有一片百萬畝的人工林場。然而在上世紀50年代,這里還是一片人跡罕至、風沙肆虐的沙源地。三代人、五十多年的拼搏奮斗,林場的建設者們創造出了當之無愧的生態文明建設范例。2017年12月,塞罕壩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獎項“地球衛士獎”,成為全球環境治理的“中國榜樣”。
現在的塞罕壩,每年為京津地區輸送凈水1.37億立方米、釋放氧氣55萬噸,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超過120億元,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塞罕壩5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正是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巨大成就的一個縮影。讓大地山川綠起來,讓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美起來,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22.1%,比1978年提高15.5個百分點;全國首批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42%;十大流域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下降2.1個百分點;近20年來我國新增植被覆蓋面積約占全球新增總量的25%,居全球首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從萌芽起步到蓬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鄙鷳B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9月29日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指出,70年來,我國先后提出并確立保護環境為基本國策,可持續發展為國家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我國污染防治方式不斷創新、領域不斷拓展、力度不斷加大。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大幅提升是例證之一。80年代初期,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每年為25億元至30億元,到80年代末期年度投資總額超過100億元,“九五”期末投資總額達到1010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突破1%?!笆濉逼谀?,投資總額達到8806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1.28%。2017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9539億元,比2001年增長7.2倍,年均增長14.0%。
我國的環境保護變遷史就是一部環境戰略與政策發展改革史。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指出,70年來,國家環境戰略政策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三廢”治理到流域區域治理、從實施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到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從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到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一主線上來的發展軌跡,基本建立了適應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環境戰略政策體系。
“生態保護監管的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建設不斷增強?!鄙鷳B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指出,比如制度建設方面,生態文明寫入黨章、寫入憲法,生態保護紅線列入環境保護法,生態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
李干杰介紹,我國基本形成了以環境保護法為龍頭的法律法規體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立法力度之大、執法尺度之嚴、守法程度之好前所未有。先后制修訂9部生態環境法律和20余部行政法規,“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自2015年開始實施。2018年全國實施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8.6萬件,相比2014年的8.3萬件,增加了124%;罰款總數2018年達到152.8億元,相比2014年的31.7億元,增加382%。
不僅如此,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引領全球氣候變化談判進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民生優先領域。
從“盼溫飽”到“盼環?!?,從“求生存”到“求生態”,人民群眾期盼更優美的環境,打贏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依然任重道遠。
“森林、灌叢、草地、濕地這樣一些自然生態空間被擠占嚴重;部分區域生態退化問題依然突出;生態系統脆弱,存在生態風險隱患;優質生態資源供給和人民群眾需求還有較大差距,我們的人均森林面積和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秉S潤秋說,下一步我國將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大力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相關的法治建設,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我們將繼續深化新一輪的中央環保督察,繼續堅持問題導向,敢于較真、敢于碰硬,切實解決問題;繼續堅持群眾路線,大力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繼續堅持徹底的信息公開,保障群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效?!鄙鷳B環境部副部長翟青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引領中國朝著綠色經濟轉型,也引領著中國發展邁向新境界。
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美麗中國。實現美麗中國的兩個階段性目標已經劃定,社會各方的踴躍參與,正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強勁動力。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中華大地將呈現出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