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莫桑比克加扎省首府賽賽市,由中非發展基金和中葡合作發展基金投資、中鐵二十局帶資管理的中國在非洲最大水稻合作種植項目——中非賽賽農業合作項目第三個水稻種植季喜獲豐收,收割的萬噸水稻正有序晾曬收儲。
據悉,占地30萬畝的中非賽賽農業合作項目,經過中鐵二十局多年“授人以漁”方式的管理,每年穩定供應大米約1.3萬噸以上,保障了項目所在地周邊市場糧食安全,增強了莫桑比克民眾抗疫信心,提高了當地人民生活水平。
為確保員工身體健康,保障當地糧食安全,中鐵二十局今年伊始便提前布局,安排落實防疫保收工作,確?!胺酪吡愀腥?,收儲顆粒歸倉”。項目還組織員工和當地種植戶學習防疫相關知識,通過圖文講解、聯合當地衛生部門組織防疫宣傳等方式,提高對防疫工作的認識和配合,并儲備大量的防疫和生產生活物資。
疫情出現后,項目及時實施封閉式管理,為所有員工配發防疫口罩,在基地配備了清潔和消毒設施,嚴格執行消殺工作和員工體溫檢測,確保員工健康。在水稻收割季,項目暫停所有人員回國休假,整合收割設備27臺,裝載收儲運輸設備42臺,加班加點開展收儲工作。與農戶合作種植的1.1萬畝水稻優先得到收割,3366噸水稻顆粒歸倉入庫,極大增強了當地農戶的抗疫信心。
經營管理3年間,中鐵二十局以合作種植的方式帶動農戶生產,指導培訓1500戶莫桑比克當地家庭種植水稻,直接和間接受益人數超萬人。
為提高水稻種植產量,中鐵二十局還將國內先進的水稻重植技術和資源引入本地,采用水稻旱直播、水直播、人工插秧和機械插秧等多種模式,使得每公頃產量由2噸提高到了7噸,充分解決了莫桑比克當地糧食短缺問題。莫桑比克前總統格布扎在考察項目時,高興地將產自此地的大米命名為“好味道”。如今,“好味道”在莫桑比克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據介紹,項目今年克服疫情、旱情影響,播種的37261畝水稻收儲工作已全面完成,共收獲水稻約1.54萬噸,維持了往年同期水平。
莫桑比克工業基礎薄弱,當地幾乎沒有加工能力。為此,項目斥資1000萬元人民幣建設了一條大米加工線,可以在24小時內將225噸水稻加工成150噸的大米。僅2019年,項目便向當地市場供應物美價廉大米1.35萬噸。
項目還不斷尋求創新和突破,引進無人機技術用于田間管理,打造現代化農業。他們延伸產業鏈,實行農業多元化經營,使單一的水稻種植、生產、加工、銷售鏈發展為集家畜養殖、大棚蔬菜、白酒釀造、牛肉加工等多種產業鏈于一體的全產業鏈。
6月25日是中國與莫桑比克建交45周年紀念日,莫桑比克前總統希薩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通過投資、技術和企業合作等方式推進對莫經貿合作,中莫合作的水稻種植項目是農業領域非常良好的合作方式。
目前,項目已經開設了釀酒坊,在種植園區,他們還栽桑養蠶,養豬和雞鴨,種植大豆、油葵、洋蔥等經濟作物,雇傭當地員工300多人進行日常工作,最高峰時雇傭人數達1000人,為當地員工增收進一步拓寬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