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從“靠山吃山”到“靠山養山”“靠山富山”
2020-12-02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探尋黃河之美

  在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巡鎮鎮田巨峁村的重山溝壑中,兩大塊平地格外引人注目,一個光伏電站和一個現代化的大型養豬場坐落于此。讓人們想不到的是,這兩塊平地是用離此不遠的煤礦中的煤矸石墊起來的。通過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河曲縣在生態保護、地質環境恢復、土地復墾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效果,以前單純的“靠山吃山”變成了“靠山養山”“靠山富山”。

河曲縣復墾的土地

  河曲縣位于晉陜蒙三省區交界處,處于神府煤田、東勝煤田、河東煤田能源金三角中心地帶,煤儲量120億噸,全縣含煤面積355平方公里,占到全縣國土面積的27%。但也正是因為煤炭的大量開采,給河曲縣的環境治理帶來了壓力。2016年之前,河曲縣的環境污染普遍較為嚴重。正因如此,河曲縣開始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礦山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的全過程。

河曲縣復墾的土地

  河曲縣神達梁家磧煤業的復墾田地里,45萬株鈣果全部采摘完畢。以市場價每斤30元計算,盛果期畝產可達5000斤,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而在數年前,這里還是煙霧彌漫,污染嚴重。

  上榆泉煤礦投資3200萬元,實施矸石填溝造地和生態保護綜合治理,新增土地2000多畝。為了使復墾土地盡快熟化,在排矸場達到標高后,表土覆蓋于最上層,并種植黃芥、苜蓿等植物,通過壓青、秸稈還田等方式,盡快促進土壤熟化。原來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一望無際的千畝糧川。山煤河曲舊縣煤業,規劃建設3萬余畝的綜合園區,在完成500畝水澆地的基礎上,又規劃建設引黃工程,計劃將3萬余畝新造地全部變成水澆地,用來發展種、養、加工、光伏、旅游相融合的產業集群,確保周圍17個村的村民增收。

  “煤挖走了,但山不能荒,環境不能破壞”,河曲縣縣長任鴻賓表示,目前河曲縣各類礦山企業累計完成礦山生態環境、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9800多畝,土地復墾面積15600畝,在露天礦采區邊坡、排土場等可綠化地帶植樹15萬株,種植灌木林5200畝。在安全生產、技術創新、設備工藝改造、節能減排等方面投資約72億元。

  目前,河曲縣11家煤礦企業中已有9家大型國有煤礦企業通過驗收,進入市級綠色礦山名錄,其中5家企業被自然資源部遴選為國家級綠色礦山。

  “河曲縣將繼續以綠色礦山為抓手,推進解決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之路”,任鴻賓說,今年底,全縣18座礦山將全面完成綠色礦山建設任務,實現年內縣域市級綠色礦山清零目標,基本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礦業發展新模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禁令發布后,"洋垃圾們"怎么樣了?

禁令發布后,"洋垃圾們"怎么樣了?

盡管在2018年以來的強監管政策下,"洋垃圾"進口管控成果豐碩,但一些地區在"洋垃圾"監管中出現"螞蟻搬家""偷梁換柱"等走私新趨勢,值得有關部門關注。

·民生保障領域“碩鼠”頻現 基層干部合謀侵占項目資金

韌性強動力足 國企成四川穩增長“頂梁柱”

韌性強動力足 國企成四川穩增長“頂梁柱”

在制造業大省四川,一大批國有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深化改革,展現出了頑強的韌性與充沛的活力,成為四川經濟穩增長“頂梁柱”。

·深圳專職國企助力打破住房安居困局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