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對我的支持,是我堅持前行的動力?!苯?,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趙洪濤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期間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首先講述了一段令他記憶深刻的往事,2018年,他的父親準備接受手術,手術本身并不復雜,但因冠心病、肺氣腫等基礎病,所以手術面臨著極大的風險。
↑點擊觀看專訪視頻
“在手術的前一夜,父親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內容只有一張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卡,是他自己在2016年登記的,卻從未告訴過我。微信里雖然一個字都沒有說,但對我來說是千言萬語,飽含父親對我無盡的愛和支持,更讓我覺得無比心酸與自豪?!壁w洪濤百感交集地說。
當記者問及近年我國器官捐獻和移植有何顯著變化時,趙洪濤表示, 近年來,我國器官捐獻體系建設逐步規范化,捐獻流程也更為透明,隨著公民對器官捐獻體系信任感的逐步增強,我國器官捐獻數量開始迎來大幅增長,志愿登記宣傳也大大激發了社會各界的熱情。

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趙洪濤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發表演講
2016年底,基金會正式接管施予受器官捐獻志愿登記網,趙洪濤被任命為施予受登記系統主任。當時,器官捐獻志愿登記網站已經上線2年多,但全國器官捐獻志愿者僅有八萬余人,與我國器官捐獻移植事業發展嚴重不匹配。趙洪濤推動“施予受”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網在支付寶客戶端實現便捷登記,該平臺大大簡化了登記流程,上線后,兩天半就達到過去兩年半的登記量,目前已與全國60家醫院實現對接。
趙洪濤表示,器官移植是一項非常特別的工作,它不僅關乎醫療,還涉及社會、法制、倫理和經濟各個領域。對于醫務醫療機構來說,開展器官移植手術要涉及綜合學科的能力,也代表了其自身的醫療水平,目前全國只有170家醫院具備器官移植資格。沒有器官捐獻就沒有器官移植,所以,器官捐獻者的大愛奉獻是這個事業發展的前提,只有在社會上推動器官捐獻廣泛認知,才有可能挽救更多的器官衰竭患者。
談及如何能夠推動器官捐獻移植事業健康發展時,趙洪濤提出,弘揚慈善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仁愛精神,通過慈善組織開展活動,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讓更多的組織和個人,一起參與到器官捐獻的工作中來,提高各方“協同作戰”的能力,讓仁愛與慈善能夠更好的發揮出來,從而激發社會的正能量,推動器官捐獻移植事業。
目前,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每年器官移植數量僅約2萬例,移植的缺口很大。趙洪濤表示,今年施予受器官捐獻志愿者服務網正式上線,將在原先登記網基礎上,面向全國器官捐獻志愿者提供服務,包括志愿登記、志愿服務、志愿者權益,同時通過發動“施”“予”“受”不同群體參與慈善活動,倡導社會力量加入支持器官捐獻的工作,傳遞愛與希望,讓更多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看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