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的一個村莊,一名清華大學畢業的研究生返回家鄉,帶領鄉親們脫貧攻堅、共創美好幸福生活……近日,長影集團出品的社會題材重點影片《青春作伴好還鄉》正在緊張地進行后期制作。
作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制片廠從1945年建廠至今,為中國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英雄詩篇,為時代的進步發展不斷注入榜樣的力量。過去的70多年間,長影拍攝的電影影響了無數觀眾,成為幾代人的精神家園。但在20世紀90年代末,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等因素影響,長影一度陷入困境。
新時代,長影勇于自我革新,走出一條既能生存又能發展的新路。長影把牢新時代文藝發展的正確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開展多樣化、多類型、多片種影視創作,努力為時代謳歌畫像,為人民寫意抒懷。
長春電影制片廠舊址博物館落成開放。資料照片
人員分類管理
成立于解放戰爭時期的長春電影制片廠,曾拍攝了《平原游擊隊》《英雄兒女》《五朵金花》等大量膾炙人口的影片,“看著長影的影片長大的”人有好幾億。但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轉軌,電影這種文化產品從政府統購統銷開始獨立面向市場。與其他國有電影制片廠一樣,長影也由計劃經濟的“寵兒”,變成了市場經濟的“棄兒”。
20世紀90年代末期,長影職工膨脹到3200人,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幾百名有本事的職工,早已離開長春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另謀發展,但長影還得給他們發工資。人員問題不解決,有限的資源只能用于養人。
時任廠長趙國光來長影報到的第一天,迎接他的“見面禮”,是擁擠在辦公樓里報銷醫藥費的老職工。當時,廠里財務的賬上只剩3萬元,而全廠3000多人1年的煤氣費和醫藥費就得1300多萬元?!半娪皬S已經連續6年虧損,每年虧損500多萬。廠里的樓房殘破不堪,蒿草一人多高,扔幾塊骨頭就能拍《聊齋》?!壁w國光說。
為了生存,1998年開始,長影在全國電影廠中率先進行文化體制改革,改到深處是產權,改到難處是人員。被列入首批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后,長影開始了勞動人事制度改革。
集團通過全員參與社保、內部退養、藝術創作人員分類管理、重新定崗定員、競爭上崗等辦法,對用人制度進行根本改革。離休干部的醫藥費用由省里負擔。對離退休職工全面關照,讓他們參加社會保險,保證他們的晚年生活;對距退休時間不足5年或工齡滿30年以上的職工適度關照,實行內退;讓年富力強的職工競聘上崗,競聘成功的轉為企業員工,合同一簽3年。沒能競聘上崗的職工,以高于當地平均水平的標準,每人發放5萬元補償金后解除勞動關系。
解決了人的問題,長影確立了電影主業和產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通過建設中國第一家電影主題公園長影世紀城、開辦電影頻道等電影相關產業,穩住了陣腳。
生產用人全社會聘用
在產業發展迅速,職工收入大幅提高之后,長影將發展的目光回歸精品創作。
改制后長影下屬的兩個影視公司一共只有8個人,但每年可以生產十四五部影片,相當于長影廠過去幾年拍片的總和。影視公司相當于一個小影視基地,公司人員主要負責項目的策劃和發行,電影生產用人面向全社會聘用。如電影《任長霞》的導演來自長影,演員來自全國各地,編劇來自北京,發行來自上海。
近年來,為了專心搞創作,長影組建了藝術創作委員會、劇本編審委員會、四個影視創作部和電影發行部,2018年在北京設立了影視創作基地,2019年恢復了總編室,進一步充實了主創和宣傳發行隊伍,推動創作質量明顯提升。同時,長影堅持以社會效益考核為主,收入分配和獎勵給予傾斜,有效激發了影視主創人員的積極性。
2020年9月10日,在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頒獎典禮上,長影集團憑借電影《春潮》斬獲“金鹿獎”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獎等兩項頗具分量的大獎,另一部影片《黃大年》喜獲提名。
而在此前,長影電影《老阿姨》《守邊人》相繼在第十三屆、第十四屆長春電影節上榮獲評委會特別獎、最佳處女作獎。連續三屆摘取“金鹿獎”殊榮,為“十三五”期間長影全面推動主業振興、重塑電影創作輝煌的歷程寫下了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十三五’期間,長影共創作了45部優秀影片?!遍L影集團董事長趙彪說,從《中華兒女》《趙一曼》《董存瑞》《黨的女兒》《英雄兒女》,到《蔣筑英》《任長霞》《老阿姨》《守邊人》《黃大年》……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成為長春電影制片廠建廠70余年來始終堅守的主陣地、主旋律。
為了讓主旋律影片走進更多年輕觀眾之中,長影還大膽培養起用年輕編劇,讓影片貼近主流觀影群體。反映我國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感人事跡的故事片《黃大年》,由三位“80后”年輕編劇,以年輕人的視角解讀黃大年。編劇之一林曉琳是第三代長影人,她深入黃大年的廣西家鄉,對黃大年的親友、同事、發小等進行深入采訪,將黃大年還原成年輕人可理解可接受的鮮活可親的形象,寫出的初稿得到一致好評。
開辦學?!耙孕pB團”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管弦聲起,演奏者們全身心地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之中。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長影樂團每周都安排了相關主題的演出活動。
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國家級交響樂團,長影樂團70余年來,培養了劉熾、雷振邦等一大批音樂家,完成了700多部影片的電影音樂創作?!段业淖鎳泛汀队⑿圪澑琛肥瞧渲凶钪膬墒?。
時光再次回到20世紀90年代。彼時,隨著體制轉軌,長影陷入困境,長影樂團亦經歷斷奶,生存十分艱難。1992年劉毅接任團長時,人員大量流失,賬面只有80元。
“長影有那么多好電影,樂團有那么多好作品,不能在我們這里斷了?!眲⒁阏f。
為了生存,長影樂團開辦音樂學?!耙孕pB團”;沒有固定演出場所,就主動出擊,一家企業一家企業去談,一個一個城市去跑。5萬元一場的演出能接,8000元的也能演。每次演出后,劉毅都會在自己辦公室里的中國地圖上插一面小紅旗。當團長的25年,地圖上的小紅旗插到26個省份的200多個地級市。
2017年繼任的樂團團長張霽虹原是長影《電影文學》主編,沒有樂團工作經驗。為了迅速熟悉樂團情況,大到市場調研、演出策劃,小到節目單校對、確認流程,張霽虹都親力親為。她說:“我們是有著濃重的紅色基因的長影樂團后代,就算是拼了命,也要守住這塊陣地?!?/p>
零工資,收入全靠演出費;沒有錢更新設備,樂器需要演奏員自帶……這樣的長影樂團,靠什么凝聚隊伍?
出生于1985年的何楠是樂團的小提琴首席,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后留在北京工作。幾年后,面對樂團的召喚,她毅然選擇回來。
何楠曾師從劉毅。長影樂團最困難的時期,她曾親眼看著老師遣散了自己學生,全身心投入樂團;看著老藝術家們拿著微薄的演出費,在舞臺上傾情演奏……經歷過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之后,她發現“這里有一種錢買不來的情懷”。
長影樂團走廊里掛著一塊“牢記使命,敢為人先”的巨幅匾額,這是樂團的宗旨。張霽虹說,建團70余年,長影樂團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精神火種、紅色基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