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汽車業綠色競爭全方位展開
2022-01-14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編者按

  新能源汽車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實現了遠超預期的蓬勃發展,汽車業新能源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在這場席卷汽車業的變革洪流中,全球汽車企業爭相發布碳中和戰略,新技術、新模式、新生態不斷涌現,整個產業鏈都與節能減碳的實現密切相關,汽車業未來競爭將是全方位的綠色競爭。

  “雙碳”目標下,新能源汽車成為承接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技術創新平臺。資料圖片

  汽車科技創新比拼綠色低碳

  □記者 傅勇 北京報道

  在“雙碳”目標下,汽車產業正圍繞制造、產品以及商業模式展開全方位競爭,而中國企業需要在保持新能源汽車領域先發優勢的前提下,通過有針對性的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實踐,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

  14項成果入圍“汽車環保創新引領項目”

  近日,在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一汽-大眾聯合舉辦的第二屆“汽車環保創新引領計劃”終審會上,行業專家聽取了多個團隊的課題答辯,最終審核評議出14個創新科研項目,獲得了創新引領基金的資助。

  據主辦方介紹,本屆“汽車環保創新引領計劃”的終審答辯會,采取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相關領域的26個課題和相關成果,從研究前沿性、行業應用前景、低碳減排可行性等方面進行了評估和審議。

  其中,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中汽數據有限公司和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聯合申報的《中國汽車產業碳中和戰略及政策研究》課題獲得了本次“汽車環保創新引領計劃”的最高資助金額。

  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碳中和戰略及政策研究》課題的主要負責人,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綜合業務部主任侯貴光表示,這一課題的目的,就是立足國內汽車產業碳達峰與碳中和(即“雙碳”)需求,通過充分的產業調研,以全生命周期視角剖析中國汽車產業的碳排放結構。同時,在完備的數據體系基礎上,支撐汽車產業戰略目標的制定,探索中國汽車產業的“雙碳”技術路徑。

  來自清華大學的張少君團隊則把目光聚焦在智能交通與環保領域。

  隨著中國城鎮化和機動化的快速發展,道路交通對中國尤其是大型城市帶來了諸多交通、環境、能源等方面的問題。與此同時,智能交通、先進車輛技術和大數據決策系統等關鍵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為交通污染和溫室氣體協同減排提供了技術支撐。

  因此,張少君領銜的《智能交通模式下能源結構預測及減排效果仿真研究》課題組,選擇北京和成都作為研究城市,構建了未來城市機動車總量和新能源車比例的預測模型;通過耦合智能交通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模型,實現對城市不同交通場景的路網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的精準、動態分析;針對城市未來雙碳目標和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提出了道路交通排放部門減排路徑和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建議。

  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李峰團隊認為,電動汽車的迅速崛起,對充電設備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現有充電樁技術存在占地面積大、易漏電老化等不足,無線充電技術有望成為有線充電樁的重要補充。

  基于此,李峰帶領的《汽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鋪裝技術與優化設計》課題組,以鋪裝材料對充電效率的影響、充電裝置的鋪裝結構和整體鋪裝方案為主要研究內容,針對無線充電技術應用于路面鋪裝的理論及工程問題進行了探究。

  “雙碳”戰略推動汽車產業轉型

  一直以來,交通運輸行業都是資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戶,且行業上下游產業鏈長,單車碳強度高,因而,從整車零部件的生產到投入使用,整個產業鏈都與節能減碳的實現密切相關。

  由此,“雙碳”目標的提出,對交通運輸和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而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和對汽車全生命周期進行環保創新的產業升級,則是行業推動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

  為了積極推動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在該領域的研究,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攜手汽車領軍企業一汽-大眾,持續開展了“汽車環保創新引領計劃”,旨在構建汽車行業的產學研“生態圈”,用科技賦能汽車產業的環保創新發展。

  “機動車節能減排是打響藍天保衛戰的關鍵措施之一,這不僅關系到車輛在使用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在汽車研發和生產環節充分體現環保理念?!敝腥A環境保護基金會項目負責人表示,“此次終審答辯會不僅為大家搭建了跨界合作的平臺,也能夠讓團隊與專家、團隊與團隊之間碰撞出靈感的火花,促進更多創新與研發領域的合作?!?/p>

  據了解,本屆“汽車環保創新引領計劃”主要聚焦汽車碳中和戰略、充電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節能汽車、智能交通與環保、汽車污染防控六大領域,對當下亟須突破的關鍵核心技術進行資助,并將科學技術創新及工程實踐有機結合,為解決汽車環保領域的關鍵問題提供支撐。

  實際上,由于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凸顯,加上社會各界的關注增強,進一步推動了車企對環保問題的重視。

  作為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一汽-大眾一直在環境保護領域深度布局,一方面加快推進智慧綠色工廠升級,布局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產品,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生態的構建;另一方面,一汽-大眾也在積極搭建環保技術的研究、創新與實踐的平臺。

  一汽-大眾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李志宏說,設立“汽車環保創新引領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致力于汽車全產業鏈環??萍妓降奶嵘?,并在模式、領域和內容三個方面實現創新。未來,一汽-大眾將繼續堅持前瞻性思考,整合社會各界資源,不斷推進汽車環??萍歼M步,為汽車行業的科技創新注入新動力。

  汽車產業脫碳背后的科技比拼

  在碳中和及循環經濟的浪潮下,國內外整車企業及相關產業鏈企業均紛紛開啟了低碳化轉型大幕。

  在2021年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宣布,通過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進一步提高智能網聯新能源車及節能汽車占比等一系列舉措,于2050年前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此外,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大眾、吉利、長城汽車等車企均制定了自己的碳中和時間表與目標。

  不僅如此,作為產業鏈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身發展訴求與主機廠的推動之下,米其林、博世、采埃孚等零部件企業也承諾并著手實現二氧化碳減排與碳中和目標。

  對此,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表示,全球汽車企業爭相發布碳中和戰略,儼然一場全球競賽,這背后顯現的是汽車企業低碳制造、低碳產品、低碳商業模式的全方位競爭。但他強調,碳中和并不是一個企業的事,也不是一個行業的事,需要產業鏈全盤考慮,以跨界融合的思維來系統解決問題,其中“狠抓綠色低碳技術創新”,便是汽車產業實現“雙碳”目標的必修課之一。

  也有專家稱,對中國企業來說,雖然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擁有先發優勢,但新能源汽車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很多前沿科技還有待產業化,亟須產學研三方緊密合作,通過有針對性的技術研究和實踐,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

  清華大學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顯君說,產學研的合作演化是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汽車產業發展不僅要重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也要建立由政府、企業、大學及其他科研機構組成的‘創新鐵三角’,促進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轉化?!?/p>

  業界認為,從發展方向看,汽車產業必然進入到以比拼科技含量、能源利用和環保水平為主的競爭中,這不僅體現在具體的汽車技術和產品上,也直接體現在整個汽車規劃、生產、消費的各個環節。未來汽車的競爭,將是全方位的綠色競爭,而類似“汽車環保創新引領計劃”的舉措,為解決汽車技術創新領域的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張永偉: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大關鍵趨勢

  □記者 王鶴 上海報道

  從需求不足到供不應求,從政府力推到政府市場雙驅動,從培育期到高速增長,最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實現了遠超預期的蓬勃發展。

  未來3年至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怎么走?哪些環節值得重點關注?新一輪能源革命和汽車革命如何相輔相成?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首席專家張永偉,把脈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大關鍵趨勢。

  一、汽車新能源化態勢已不可逆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超過10%,即汽車增量中電動化的比例超過10%,到2025年預計會突破30%。美國、歐洲等國家的滲透率也在增長,特別是北歐,挪威電動汽車的新車銷售占比已接近100%。

  各國電動化的技術路線也不一樣,其中中國以純電為主,歐洲以插電為主,日本則以弱混為主。

  二、中國將領跑較長時間

  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預測,2022年,中國電動汽車的年銷量或突破500萬輛,2025年則可能達到至少700萬輛,樂觀估計會在900萬輛至1000萬輛之間。

  幾年時間就從100萬輛發展到1000萬輛,中國市場的這一增長速度,創造了全球新能源行業“之最”,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速以及所帶動的產業規模也是過去難以想象的。以動力電池為例,到2025年,中國電池裝機量將達到600GWh,全球規模最大。

  三、車市新增長點在中小城市與農村

  過去,中小城市和農村消費者的第一輛車往往會選擇燃油車。進入機動化高速發展階段后,中小城市和農村消費者的第一輛車將很有可能是新能源汽車。這是繼大型城市之后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又一個爆發點,且是未來增量市場中一個最重要的領域,對碳減排、改善三四線城市和農村機動化出行都將發揮巨大作用。

  四、新品牌與新車型將扎堆涌現

  2021年是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分水嶺。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2022年財政補貼全部退出后,所有車企將處于同一政策起跑線,競爭勢必更加激烈。同時,車企特別是外資品牌新上市車型會扎堆出現。預計2022年至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大量新車型、新品牌扎堆涌現的階段。

  和過去十年不同,市場競爭將進入真正的大浪淘沙階段。在這一階段,過去靠補貼成長起來、缺乏競爭力的產能和品牌一定會面臨極大挑戰,一些品牌可能就此銷聲匿跡。

  五、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正式合二為一

  之前,汽車產業變革的主題是電動化。下階段,變革的主題將是基于電動化的智能化。

  電動化的普及未來要靠智能化拉動,單純的電動汽車不會成為市場賣點,更加智能的汽車才是市場競爭的焦點??梢哉f,只有電動汽車才能更完整的嵌入智能化技術,而智能化技術的最佳載體正是電動化的平臺。因此,電動化基礎上會加速產生智能化,“兩化”在汽車上會正式合體。

  六、能源革命和汽車革命實現實質性協同

  隨著“雙碳”戰略實施,能源側的變革讓電動汽車實現了綠色化,開始使用真正的可再生能源。同時,新能源汽車可通過接入電網實現車網互動,風電、光伏、儲能、電動汽車加智能電網這一理想模型會提前實現。

  未來3年至5年,技術和政策會進一步支撐電動汽車的綠色化,并從小范圍試點慢慢走向規?;l展,從而使能源革命和汽車革命真正實現實質性的協同。

  七、供應鏈會成為車企的重要競爭力

  低碳化是汽車供應鏈面臨的第一個巨大挑戰。全球“碳中和”愿景下,幾乎所有整車企業、零部件產業都高度關注和依賴供應鏈變革,供應鏈如何實現綠色化、低碳化或凈零排放是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大型汽車企業的碳中和時間表大都定在2035年或2040年前,屆時,不僅整車制造,從上游零部件的生產制造到物流運輸的整個環節都要實現凈零排放。

  智能化是汽車供應鏈的第二個挑戰,特別是芯片。2021年,全球汽車產業因“缺芯”減產的規模約為1000萬輛,中國市場則平均減產了20%。

  供應鏈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要邁過的一道關鍵門檻。供應鏈是全球化的,企業除了受自身戰略影響,還會受到國際等外部因素影響,如疫情、技術競爭、海運等。

  八、技術創新節奏明顯加快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會激發新一輪汽車技術創新浪潮。同時,技術的進步使新能源汽車已基本具備與同級燃油車競爭的經濟優勢,開始真正迎來行業拐點。

  由于經濟性優勢,高端品牌電動化發展速度非???,蔚來汽車已進入同價位寶馬、奔馳品牌的市場;而在A0級市場,尤其是5萬元以下的電動汽車市場,電動車的性價比也超過了燃油車。

  得益于技術,特別是電池技術的進步,“最便宜的車”和“最貴的車”這兩端電動化的優勢非常明顯。未來幾年,行業競爭的重點將會集中在20萬元左右的“中間”市場,并逐漸形成新的優勢。

  九、電動化帶動商業模式快速創新

  汽車電動化進入真正的市場化階段后,將帶動大量商業模式快速創新。例如,光儲充一體化模式、換電模式、電池銀行模式等。

  十、基礎設施配套逐步補齊衍生新業態

  未來,能源基礎設施會發生重大變化,充電、換電、快充、慢充、電池的移動補電、加氫等,將會構成融合的基礎設施,成為未來電動化發展的亮點,也是行業投資的熱點。

?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新能源車產業正從三方面向縱深發展

  □記者 李唐寧 何豐倫 北京報道

  隨著產業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和企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向縱深發展。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從2021年新能源車產銷“井噴”現象來看, 新能源車已經來到了向“車型全覆蓋、技術再攻關、標準快建設”方向突破的階段。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21年1月至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創新高,累計產量已超300萬輛,銷量接近300萬輛。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也在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21年1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為17.8%,環比繼續提高,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達到19.5%。預計2021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約為13%。

  “中國新能源車的產銷量已經連續7年領跑全球,2021年更是實現了快速‘井噴’,背后蘊藏的中國新能源車成功經驗和昭示的發展方向值得高度重視?!睔W陽明高說。

  具體而言,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從三方面向縱深發展。

  首先,新能源車型正在實現對燃油車型的“全覆蓋”?!爸袊袌錾?,新能源車的車型極為豐富,覆蓋了傳統燃油車的所有車型。其中,最值得稱道、最有特點的小型電動車,最受老百姓歡迎,超越燃油車的優勢也最為明顯?!睔W陽明高認為,小型電動車各方面的性能已可以全方位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其中明星車型五菱宏光Mini最具代表性。

  其次,中國新能源車實現了技術領域的深層突破?!爸袊嚠a業和研究機構正在從解決一些基本的技術問題,向攻克一些系統性難點和深層次技術問題進軍?!睔W陽明高以低溫續航里程達成率為例說:“這是中國新能源車領域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以往的‘里程焦慮’是指總里程不夠,如今消費者抱怨的是冬季低溫狀態下續航里程不足?!?/p>

  “據第三方測試結果顯示,零下15度到20度的時候,續航里程幾乎夭折,這對于小型微型的電動車來說更是巨大挑戰?!睔W陽明高說:“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的測試結果表明,上汽通用五菱的電動車續航里程達成率在行業居于首位,這意味著在小型車領域,電動車已超越了傳統燃油車,可以實現對燃油車的全面替代?!?/p>

  此外,中國正在加快建設新能源車標準體系。中國新能源車正在從前期的探索、不成熟向成熟方向發展,中國汽車產業必須把屬于中國電動車的技術固化、標準化,使產品規范化、規?;?。

  “中國新能源車在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國家標準甚至國際標準等方面都能做出很好的成績?!睔W陽明高說:“只有把自己的標準建立起來,整個行業才能進入到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從而實現新能源汽車的高質量發展?!?/p>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矩形廣告大

“一頭熱一頭涼” 部分高科技產品遭遇市場困境

“一頭熱一頭涼” 部分高科技產品遭遇市場困境

調研發現,一些高新企業的高科技產品在國外市場上大受歡迎,但在國內市場上卻表現不佳甚至屢屢碰壁。

·國產機器人成長快速“堵點”待解

央企一攬子舉措力保2022年“穩中求進”

央企一攬子舉措力保2022年“穩中求進”

近期多家央企相繼召開年度工作會議,劃定2022年改革發展重點。

·業績連續三年高增長 中糧高質量發展成效顯現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