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印發《“十四五”中醫藥信息化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中醫藥管理體制相適應、符合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與醫療健康融合協同的中醫藥信息化體系;完成中醫藥政務信息化網絡建設,實現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互聯互通;中醫醫療智慧化水平明顯提升,三級公立中醫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平均水平基本達到4級,數字便民惠民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規劃提出,加強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醫藥業務平臺應用及完善,鼓勵各級中醫醫療機構規范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探索構建與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的中醫藥信息平臺,暢通部門、區域、行業之間的數據共享通道,增強數據管理和應用能力。
規劃明確,健全中醫藥信息標準體系,優先制修訂中醫藥分類編碼、系統共享、數據治理、數據安全等信息標準及中醫藥統計指標元、中醫醫療服務統計數據標準,加強與醫療健康信息標準協同對接,培育發展團體標準。
規劃提出,鼓勵各地開展智慧中醫醫院建設,探索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推進醫療業務協同、激活數據要素價值、實現精準決策,建成一批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一體化的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智慧中醫醫院。鼓勵各地研發應用中醫電子病歷、名老中醫傳承信息系統、中醫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等中醫藥特色系統,推廣智慧中藥房等服務模式。
規劃提出,建設中醫互聯網醫院,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推動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中醫醫療服務模式。加強信息化支撐中醫藥參與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力度。
規劃明確,鼓勵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的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開展智慧化建設,統一建設部署醫院管理、醫療服務等信息平臺,實現醫聯體內雙向轉診、檢查檢驗結果實時查閱互認共享等。醫聯體牽頭中醫醫院發揮技術輻射帶動作用,探索構建遠程醫療中心、共享中藥房,提供遠程醫療服務和統一規范的中藥藥學服務。發揮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在分級診療中的作用,推動中醫醫療信息共享和服務協同。
國家中醫藥局相關人士表示,“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開端,是信息化創新引領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但中醫藥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深入等問題還比較突出,與數字中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民健康信息化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基礎設施、數據應用等方面存在較大短板弱項。
上述人士指出,下一步將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完善組織實施機制,重點夯實中醫藥信息化發展基礎、深化數字便民惠民服務、加強中醫藥數據資源治理、推進中醫藥數據資源創新應用等方面,為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