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入聯合國大會決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運營、第一趟中歐班列開出、非洲首條跨國電氣化鐵路建成……共建“一帶一路”提出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一個理念,激活了兩千多年的文明記憶;一個倡議,激發了150多個國家實現夢想的熱情。十年來,那些影響深遠的瞬間,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
謀篇布局擘畫藍圖
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路,也是一條文明交流之路,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全球發展進入新時期,如何破解發展難題、推動共同發展,成為時代之問。共建“一帶一路”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并踐行適應時代發展的全球觀、發展觀、安全觀、開放觀、合作觀、文明觀、治理觀,為世界各國走向共同發展繁榮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實踐路徑。
棋定絲路新局——
時間的指針撥回2013年9月。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偉設想正式提出。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以“五通”為核心內容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擘畫了當代世界攜手共進的人類夢想。
一個月后的10月3日,世界目光聚焦萬島之國美麗的印度尼西亞。中國關于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也在此首次提出?!昂I辖z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與鄰國貿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當代再建“海上絲路”被賦予新的內涵和歷史意義。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給相關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破解全球發展難題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積極貢獻,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落地生根。
陸海天網構建全面聯通——
設施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先領域,經濟融合、文化聯通、共同發展需要設施先行?!瓣懞L炀W”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穩步推進。
2014年,“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項目一期啟用。世界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斯坦在中國連云港找到了太平洋出???。10年來,“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從一個沒有鐵路專線的小堆場,發展成為亞歐陸海聯運重要樞紐。
“一帶一路”共同繁榮的故事也在蔚藍的海洋上譜寫。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從一個普通小港成為地中海第一、歐洲第四大港口,也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集裝箱港口之一。
2014年6月,鄭州至盧森堡的定期洲際貨運航線開通,架起了橫貫中歐的貨運“空中絲綢之路”。
隨著“一帶一路”和“互聯網+”概念的融合,政府與互聯網企業聯手搭建“網上絲綢之路”,讓貿易流、數據流、信息流等通過網絡,與傳統形式的“一帶一路”形成合力。2017年12月,中國、老撾、沙特、塞爾維亞、泰國、土耳其、阿聯酋等國家相關部門共同發起《“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合作開啟新篇章。
多國響應 聯合國共鳴——
“一帶一路”是所有共建國的合唱。政策溝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保障。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首倡之地,十年來,中哈關系取得了飛躍發展。2016年9月,中哈兩國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規劃。
2016年9月,中國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簽署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政府與國際組織簽署的第一份共建“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是國際組織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大創新。
2016年11月,在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上,193個會員國一致贊同將“一帶一路”倡議寫入聯大決議。
2017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344號決議,呼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衛生組織等先后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倡議。
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穩步實施扎實推進
駝隊早已漸行漸遠,淡出歷史長河。今天的絲綢之路,一排排天然氣管道穿越大漠,一條條公路鐵路川流不息,一個個物流網絡晝夜不停,一批批關乎國計民生的大項目相繼落地……2013年至2022年,中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額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400億美元。
資金融通暢通血脈——
資金融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
2014年12月29日,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注冊成立,并正式開始運行。絲路基金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了融資支持。
2015年4月20日,絲路基金首個對外投資項目——聯合開發巴基斯坦水電項目簽署諒解備忘錄,標志著絲路基金開展實質性投資運作邁出重要一步。
2015年12月25日,由中國倡議、57國共同參與組建的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
截至2023年6月底,絲路基金累計簽約投資項目75個,承諾投資金額約220.4億美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有106個成員,批準227個投資項目,共投資436億美元。
基礎設施造福民生——
2014年9月,斯里蘭卡普特拉姆燃煤電站正式投入運營。普特拉姆燃煤電站總裝機容量為90萬千瓦,發電成本較原來燃油發電大幅降低,為斯里蘭卡國家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電站圖案被印在斯里蘭卡100面額盧比紙幣上。
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集裝箱裝載上船,標志著瓜達爾港首次向海外大規模出口集裝箱。同年,瓜達爾港自由區起步區項目正式啟動,標志著瓜達爾港建設從港區朝著工業園區擴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目前,瓜達爾港共建取得重大進展,正朝著物流樞紐和產業基地的目標穩步邁進?!爱數厝苏业叫鹿ぷ?、學會新技術、開發新產業,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卑突固构賳T這樣評價瓜達爾港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
“鋼鐵駝隊” 暢通貿易——
運行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的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中歐班列被形象地譽為“鋼鐵駝隊”。中歐班列運輸服務網絡目前已基本覆蓋亞歐大陸全境,有效擴大了中國與各國經貿往來,輻射帶動效應日益凸顯。
2011年3月19日,中國重慶到德國杜伊斯堡的“渝新歐”國際鐵路班列的正式發車,從此誕生了中歐之間的集裝箱鐵路貨運新模式。中歐班列作為中歐貨物運輸新模式首次亮相。
2016年6月8日,中國鐵路正式啟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分別從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長沙、蘇州、東莞和義烏等八地始發。
“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86條時速120公里的運行線路穿越亞歐腹地主要區域,物流配送網絡覆蓋歐亞大陸。
中歐班列不僅聯通了中國與歐洲及沿線國家,還通過沿海港口海鐵聯運、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等方式,聯通了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以及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通過波羅的海、黑海、地中海海鐵聯運及萊茵河水鐵聯運等方式,聯通了英國、北歐各國、地中海沿岸各國,基本覆蓋了亞歐大陸全境,形成了“暢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通道格局。
共贏共榮美美與共
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
繁榮之路助力發展——
2016年10月,非洲第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正式通車,2018年1月投入商業運營。與公路運輸相比,亞吉鐵路正式商業運營以后,貨物運輸價格下降約30%,從亞的斯亞貝巴到吉布提的時間也由原來的數天縮短為10多個小時。
2021年12月,老撾第一條現代化鐵路——中老鐵路開通運營。北起中國昆明,南抵老撾萬象,全長1035公里,老撾從“陸鎖國”變身“陸聯國”。作為泛亞鐵路的骨干線路,中老鐵路將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產生積極影響。
開放合作進入新境界——
集眾智、聚合力。2017年5月14日至15日,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高峰論壇發布圓桌峰會聯合公報,達成270多項成果,形成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共識。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各方就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達成廣泛共識,在論壇籌備進程中和舉辦期間達成283項務實成果。
主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吸引了來自151個國家、41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會,注冊總人數超1萬人,論壇期間各方共形成了458項成果。這一“萬人盛會”再次體現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巨大感召力和全球影響力。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一個個意向逐步達成,一項項工程穩步推進。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倡議變為共識,從圖景變為實踐,全球五大洲四大洋因此聯通更加順暢;世界各國人民手相牽、心相連。從新的歷史起點再出發,共建“一帶一路”將會更具創新與活力,更加開放和包容,為中國和世界打開新的機遇之窗。(執筆記者 周武英 參與記者 秦天弘 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