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等27家單位組建的固態電池產業創新聯合體在深圳成立,該創新平臺涵蓋基礎研究、材料開發與生產、電芯設計與制造、系統集成與整車應用等環節,涉及我國多家整車企業、材料領域公司、高校、研究機構等單位。中國一汽大灣區研發院同日在深圳揭牌成立。
這場跨越千里的牽手,看似突然實則必然。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雷平說,粵港澳大灣區已形成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集群,大量技術型企業資源和豐富的下游產業鏈供應體系集聚于此。中國一汽將堅持共建、共創、共享理念,統籌推進電子類、先進材料類等原創技術策源地等重大科技產業平臺建設,全力構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鏈,推進自研產品產業化落地。
目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大變局”,從汽車形態、動力能源到智能網聯、路網協同等方面,都在發生深刻變革。有人稱之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也有人概括為“汽車行業轉型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網聯化”。
在電動載人汽車領域,粵港澳大灣區無疑走在時代前列,從比亞迪、廣汽、小鵬等整車企業快速切入電動化賽道,到欣旺達、德方納米、貝特瑞、新宙邦等動力電池供應商和材料企業的崛起,凸顯出粵港澳大灣區在汽車電動化時代的獨特優勢。同時,灣區內的深圳、廣州等地在消費電子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它們對邁向“車規級”電子賽道,充滿了興趣和技術基礎。
汽車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一方面,節能型內燃機汽車與純電動汽車的比拼還遠未迎來終局;另一方面,即便是電動化路線也是分叉層出不窮,從混合動力、插電混合動力、純電動的路線較量,到磷酸鐵鋰與三元鋰電池的材料比拼,再到鋰電動力電池與新一代固態電池的角逐,汽車未來的形態、能源、智能程度等,還遠未到定于一尊的地步。
發揮我國汽車產業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關鍵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汽車產業變革的“上半場”,還應盡早布局“下半場”。從“上半場”的表現來看,自主品牌車企迎來翻身的機會,量價齊升且市場占有率擴大。我們也應該看到,歐美日這些汽車產業優勢國家不僅厚植傳統技術領域,而且在固態電池、高級別輔助駕駛等領域走在前列。
造車新勢力在電動化和智能網聯領域有其“后發優勢”,傳統車企在制造工藝、產能輸出等方面有其“先發優勢”。從新舊雙向賦能,到產學研協同攻關,中國汽車領域的強強聯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