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聚焦業績兌現與科技賦能 醫藥基金“搶抓”建倉窗口
2025-06-21 記者 羅逸姝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以來,包括A股和港股市場在內,以創新藥為代表的醫藥板塊均有亮眼表現。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申報醫藥主題基金的頻率有所加快,目前已有浦銀安盛、鵬華、招商、長城等多家公募旗下醫藥基金“蓄勢待發”,不少醫藥主題基金甚至宣布提前結募。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期,以創新藥為代表的醫藥板塊短期內持續火熱,需關注短期漲幅過快的風險;從中長期來看,在業績改善、出海因素和AI+等新技術領域的賦能下,醫藥板塊不少優質企業有望迎來長期價值重估。

潘悅 制圖

多只醫藥基金提前結募

日前,東方阿爾法基金發布公告稱,旗下東方阿爾法健康產業基金提前結束募集,自6月10日起,不再接受投資者的認購申請,而其原定的募集截止日為6月13日。這也意味著,該基金的募集時間只有短短4個交易日。

公開資料顯示,東方阿爾法健康產業基金由年輕基金經理孟昱掛帥,公募管理經驗不足兩年。此前,由年輕基金經理掛帥的新基金產品,資金募集難度相對較高,募集時間也比較長。但該基金決定提前結募,或表明這只新基金在較短時間內已經完成預定資金規模。

近期提前結募的醫藥基金還有平安基金旗下的平安港股通醫療創新精選基金。平安基金發布的公告顯示,這只港股醫療主題基金原定的募集截止日為6月25日,目前已提前至6月9日。據了解,該基金的基金經理由周思聰、張淼共同擔綱,周思聰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平安核心優勢今年以來的累計收益率已達73%,重倉的賽道正是創新藥。

權益類基金結募并不罕見。在業內人士看來,權益類基金提前結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部分發起式基金成立門檻較低,基金公司更看重后續業績表現;二是當前市場存在結構性機會,基金經理希望盡快建倉布局。實際上,近期創新藥板塊的火熱行情或許正是上述醫藥基金提前結募,“搶抓”建倉窗口期的體現。

除此之外,近段時間醫藥領域基金的發行節奏也有所加快,包括浦銀安盛基金、鵬華基金、招商基金、長城基金等多家公募機構紛紛申報醫藥主題基金。

證監會官網顯示,6月9日,鵬華基金申報了鵬華國證港股通創新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6月11日,浦銀安盛基金申報了浦銀安盛醫療創新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此外,還有招商醫藥量化選股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等多只醫藥基金均申報待批。

近30只醫藥類權益基金回報率超50%

縱觀今年上半年的二級市場表現,以創新藥為代表的醫藥板塊無疑是表現最亮眼的領域之一,在A股市場、港股市場中均位居前列。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收盤,以申萬一級行業作為統計標準,醫藥生物板塊年內漲幅已達6.54%,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6;細分領域來看,化學制藥這一二級行業的行業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達到了21.71%,在124個申萬二級行業中排名第5。

港股市場方面,同樣截至6月18日收盤,72個恒生香港上市指數中,恒生港股通創新藥精選、恒生港股通醫療保健指數、恒生生物科技三大行業指數包攬港股市場各行業年內漲幅前三位,分別上漲58.85%、57.29%以及52.67%。

在二級市場的亮眼表現支撐下,已有主動權益類醫藥基金,以及部分港股創新藥ETF產品在上半年實現了50%以上的高額回報率。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9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總回報率位居前五的基金產品中,有三只為醫藥主題基金,分別為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永贏醫藥創新智選、中銀港股通醫藥,年內回報率分別為76.39%、71.20%和70.68%。除此之外,華安醫藥生物、中銀大健康、平安醫藥精選、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富國醫藥創新等二十余只醫藥主題基金的年內回報率也均超過了50%。

除此之外,當前年內回報率位居第一的基金產品——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盡管名稱中并未出現“醫藥”相關字眼,但其前十大持倉卻均為港股醫療保健個股,如榮昌生物、信達生物、和黃醫藥、翰森制藥等。截至目前,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的最新回報率已經達到87.31%。

優質藥企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年初以來,在政策、出海、業績等多方面推動下,醫藥板塊的火熱行情引發眾多機構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以創新藥為代表的醫藥板塊短期內持續火熱,需關注短期漲幅過快的風險。不過,從中長期來看,創新藥企業有望迎來業績改善,加上出海因素和AI+等新技術領域的拓展,醫藥板塊不少企業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近期,創新藥板塊行情持續火熱,要注意小市值公司短期漲幅過快、板塊資金外溢等潛在風險?!遍L城醫藥產業精選基金經理梁福睿表示,但與醫藥領域其他板塊相比,創新藥仍具有較明顯的優勢,其行情大概率還沒有走完。

在國開證券看來,目前創新藥個股表現雖出現些許分化,但創新藥板塊仍是行業最重要的投資主線之一。眼下,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醫藥行業作為其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AI+醫藥/醫療的發展將大有可為,有望在藥物研發、輔助診斷、服務等應用領域展現較大的發展潛力。

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基金經理劉杰認為,2025年一季度國內創新藥License-out(對外授權)交易已達369億美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且中國藥企在ASCO年會展示了71項原創性研究成果,國際化實力屢獲驗證,疊加美聯儲降息預期增強改善融資環境,BD交易與國際化戰略有望驅動創新藥估值持續重塑。

梁福睿進一步分析稱,一是政策高度鼓勵,過去幾年由于政策的負相關性,醫藥板塊遭遇估值和業績的“戴維斯雙殺”,而如今這一情況已發生改變;二是今年很多創新藥企業將迎來收入和利潤的高增長,會形成板塊效應;三是無論是從大單品的數據讀出還是從出海BD邏輯來看,不少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或仿轉創公司都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中歐基金醫療投研團隊認為,未來三年,中國是海外藥企引進創新藥品的關鍵陣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