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迷你”理財產品頻現 投資者切勿“盲目跟風”
2025-06-28 記者 鐘源 來源:經濟參考報

  憑借銀行渠道強大銷售能力,理財產品規模動輒上億元已“屢見不鮮”。不過,近來,“迷你”理財產品卻越來越多。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小規模產品收益波動可能相對較大。投資者需關注歷史業績的穩定性,通過多元化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認真了解理財產品說明書,避免“盲目跟風”。

  今年以來,有多只“迷你”型銀行理財產品“誕生”。特別是近期,小規模理財產品占比大幅增加。根據普益標準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5月末存續規模100萬元以下理財產品約680只。

  記者梳理發現,自去年年初以來,已有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招銀理財、平安理財、上銀理財、青銀理財、匯華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發售的理財產品成立之日募集規模不足千萬元,個別理財公司甚至在成立當日交出無募集額的“答卷”。

  對此,普益標準研究員黃詩慧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小規模銀行理財產品頻現的原因:一是理財公司為滿足渠道合作要求,先成立“迷你產品”,待積累歷史業績后再大規模推廣;二是小規模更易做出高收益,便于理財公司使用杠桿策略、集中配置優質資產。

  “就發展趨勢看,小規模銀行理財產品可能會繼續存在,且不能排除數量會有所增加?!敝袊]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

  對于理財產品募集規模較小的原因以及目前的運行情況,招銀理財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該公司募集規模較小的理財產品主要是現金管理類產品及其他每日開放式凈值型理財,該類產品每日可開放申購,產品主要資金大多是在成立后申購進入,因此募集資金較少屬于正常情況,不會影響產品投資運作。

  記者采訪了解到,為了配合代銷渠道的節奏,理財公司通常不管募集規模大小,先成立理財產品“養一養”,待有了歷史收益率、方便推廣后再拿到某家合作銀行去賣,由此,“迷你”產品越來越多。

  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小規模產品收益波動或相對大,若規模出現猛增則收益率有走低風險。因為在規模達到一定體量后,若優質資產有限、在實現高收益方面沒有特別優勢,原先的高收益容易被攤薄。

  黃詩慧建議,投資者需關注歷史業績的穩定性,通過多元化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認真了解理財產品說明書,避免“盲目跟風”。

  婁飛鵬建言,面對小規模理財產品,理財公司要更好做好客戶引導教育,將合適的產品推薦給適合的投資者。理財投資者需要理性看待產品收益與風險,根據自身投資需求和投資能力合理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不設定募集規模下限,或設立較低的募集規模下限。也有的理財產品在不設規模下限的同時,還會增加一條“公司有權根據實際需要對此金額下限進行調整”,又或在產品說明書中約定“產品管理人可根據市場和產品運行情況調整產品規模上下限”,給日后靈活調整留下空間。

  “未來或將要求設定最低成立規模門檻,加強理財公司收益波動披露要求,尾部產品將面臨清盤。因此,理財公司需優化渠道管理,設定合理的最低募集規模,加強信息披露,避免投資者因收益驟降產生信任危機?!秉S詩慧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2024066810號-1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