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銀行板塊在多維資金合力助推下,熱度持續升溫。多家券商研究機構最新發布的中期策略報告指出,增量資金有望持續流入銀行板塊,疊加上市銀行盈利或延續筑底修復,繼續看好銀行股配置價值。
潘悅 制圖
增量資金有望持續流入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24日,申萬銀行行業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上漲14.57%,在31個中萬一級行業中漲幅居首。細分板塊來看,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分別上漲7.38%、18.81%、15.05%、16.11%。年初至今42家A股上市銀行中41家收漲,青島銀行、興業銀行等13家銀行漲幅超過20%。
從資金面數據來看,中國銀河證券分析師張一緯表示,主動資金對銀行重倉比例短期出現邊際下降,長線資金對銀行持倉保持高位。從主動型公募基金持倉數據來看,一季度資金風險偏好程度有所上升,對銀行重倉比例下降,低配比例略有擴大。整體來看,零售股份行、優質區域行和高股息、低估值、低風險的國有行仍為公募基金主要配置方向。長線資金方面,2025年一季度,社?;?、保險公司權益投資中對銀行持倉占比分別為49.23%、27.2%,倉位分別較上年末上升0.26個百分點、1.93個百分點,銀行板塊受長線資金青睞程度不減。綜合考慮市場避險偏好、中長期資金入市以及公募基金改革等因素,預計二季度銀行板塊將持續受益增量資金流入。
“回顧上半年,高股息策略繼續強勢演繹,資金面催化下,銀行板塊絕對收益、相對收益明顯?!敝行沤ㄍ蹲C券研究表示,今年上半年,市場內沒有明顯主線題材,整體市場風險偏好下移的背景下,銀行板塊作為穩定性強的高股息標的備受青睞。在國家隊、長期資金入市以及公募基金積極配置下,銀行板塊估值在基本面未見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實現了穩步復蘇。個股來看,高股息、低估值的中小銀行漲幅好于大行。
華泰證券研究也表示,多維資金助推板塊行情,近一年險資、ETF持續買入,公募、外資為新增量。一方面,險資普遍加大紅利股配置力度,銀行股盈利穩健、股息回報較高,為增持優選。除享受紅利收益、資本利得之外,長股投方式可享受并表收益與銀保合作生態附加值,配置吸引力較強;中央匯金等資金增持以滬深300為代表的ETF產品,高權重的銀行板塊持續受益。另一方面,隨著公募改革新規落地,當前主動權益基金深度欠配銀行板塊,考核體系變化有望引導資金配置行為糾偏;中國資產重估與全球資金再配置背景下,外資逐步回歸,增量資金有望流入銀行板塊。
業績料逐步筑底回穩
從基本面來看,機構普遍預判下半年息差改善,上市銀行業績將延續筑底趨勢。
“當前國有大行、優質城商行真實盈利能力較強。預計后續銀行核心業務盈利有望企穩,國有行和優質城商行長期盈利能力優勢有望繼續凸顯?!闭闵套C券研究表示。
華泰證券研究分析稱,預計2025至2027年上市銀行業績逐步筑底回穩,優質區域行韌性更強。負債端,利率持續下行趨勢下,銀行存款增長或有一定壓力。資產端,預計上市銀行信貸投放整體穩健,金融投資資產增速高位下行。定價方面,存量定期存款迎集中重定價周期,驅動息差降幅收窄,此前定期占比高的銀行更為受益。非息方面,預計債市利率步入震蕩區間,去年高基數下,上市銀行投資類收益增長仍有壓力;銀保費率壓力逐步消化,中收增速有望自低基數回穩。資產質量方面,預計上市銀行賬面不良率保持平穩,撥備反哺利潤仍有空間,但小微、零售等領域風險仍需關注,預計不良生成仍有波動。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也表示,銀行基本面將延續當前筑底趨勢。規模方面,業績信貸增速保持7%至8%左右,存款定期化趨勢逐步放緩;價格方面,負債端成本優化對沖LPR下調影響,息差降幅有望逐步收窄;非息收入方面,中收邊際改善,其他非息明顯拖累,資本市場回暖,中收有改善趨勢;資產質量方面,不良率保持穩定,不良生成率上行,零售、小微風險持續暴露。
“我們認為下半年銀行業有望實現量價險三因素共振,迎來業績實質性改善?!睆堃痪暠硎?,從“量”上看,2025年下半年銀行信貸投放受益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支撐,對公信貸基本盤有望保持穩健增長,銀行增資為信貸投放能力提供保障;零售端,按揭貸款受益利率下行和早償率下降面臨改善空間,消費貸仍受制于需求薄弱。從“價”上看,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環境下,利率下行趨勢將延續,但政策組合拳之下銀行息差的可控度在上升,負債端成本優化有望成為下半年息差改善和基本面拐點的關鍵變量。從“險”上看,對公資產質量有望持續改善,關注零售不良風險。
萬聯證券分析師郭懿表示,凈息差或逐季改善?!笆軅鶆罩脫Q因素的影響,我們預計整個信貸表觀增速或仍有放緩可能,而對公業務優勢行仍可保持穩定的規模增長。2025年一季度凈息差下行,不過降幅呈現收窄態勢,負債端成本壓降則對息差降幅邊際收窄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負債端成本的進一步優化,以及政策的呵護,我們預計后續季度凈息差有望逐季改善?!?/p>
銀行股紅利價值或繼續強化
展望下半年,多家機構稱繼續看好銀行股配置價值。
中金公司研究指出,中期維度的經營壓力倒逼上市銀行機構加快改革步伐,越來越多銀行擺脫規模訴求進而兼顧量價險,從核心業務數據、負債成本、信用成本以及最終盈利層面出現積極變化。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認為,板塊配置上,國內銀行實際經營和預期的底部進一步夯實,以底線思維、高置信度、高勝率為核心訴求的配置型需求安全邊際進一步提升。但由于經濟環境目前尚未顯現強勁復蘇特征,因此銀行板塊內部仍難以全面切換至順周期品種,繼續看好高股息率紅利策略。
“當下不是行情的下半場,而是長周期的開始?!闭闵套C券研究建議用牛市思維看待和參與本輪銀行股重大級別行情,趨勢的力量(低利率大時代+人民幣資產重估)是本輪行情的底層邏輯,“時間的玫瑰”是本輪行情的選股思路。2025年A股風險偏好回升,A股重點推薦經濟發達地區的改善型銀行,港股關注價值型央企背景銀行。
張一緯表示,立足增量資金驅動和配置偏好變化,建議關注三大主線:一是公募欠配修復,優質城農商行存在結構性機會。2025年5月,《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發布,政策約束引發公募倉位調整,并且這一調整結果具備持續性,一定程度上有望扭轉銀行板塊長期低配格局,帶來短期增量資金流入,助力估值快速修復。公募基金調倉并不一定完全按個股權重復刻,預計會更多地關注基本面優異的銀行,且未來主題風格策略多元化仍有較大空間,進一步增強優質銀行股的投資價值。二是“中長期資金入市+考核長周期”繼續強化銀行股紅利價值和戰略配置。銀行股憑借低波動、高股息、低估值的特點持續受到長線資金的青睞,疊加國企改革深化、市值管理力度加大和低利率環境等因素共振,紅利價值進一步凸顯。三是主要寬基指數ETF擴容提質,把握成分股投資價值。從當前階段來看,ETF擴容已經具備良好的政策環境并且呈現加速增長的趨勢,本輪改革有望進一步促進指數基金提質擴容加速,銀行作為寬基指數權重板塊,有望顯著受益增量資金流入。以滬深300ETF為例,測算每年相關ETF規模增長為銀行板塊帶來增量資金約710.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