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院士成果轉化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院士專家創新成果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以“引領全球科創,賦能產業未來”為主題,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以學科交叉和產學研融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創新路徑。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名譽理事長柳忠勤表示,院士成果轉化委員會的成立順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對于中國國土經濟學會機構建設和業務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理事長肖金成指出,委員會的成立,將打破行業、領域和學科邊界,為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孵化”全鏈條創新生態提供平臺。通過設立跨學科專項、構建全鏈條機制、打造創新載體等舉措,推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智慧農業、海洋資源開發等多領域交叉創新,讓“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在主旨演講環節,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以《對成果轉化的認識》為題,揭示AI時代的轉化新邏輯,即從“技術導向”到“用戶導向”,從線性思維到系統思維,載體革命正重塑創新生態。他指出,“大模型+專用模型+硬件終端”的深度耦合將成為未來趨勢。
與會嘉賓指出,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面臨“實驗室”與“生產線”脫節、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不足等挑戰,破解難題的關鍵在于打破學科藩籬,推動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與社會科學深度融合。與會嘉賓認為,學科交叉和產學研融合是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各方應加強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成立儀式上,委員會發布了《量子探測、量子感知、量子圖像數據處理系統、量子激光雷達產品研發與應用》《富碳智慧農業及全域碳平衡生態圈建設工程》《石墨烯復合新材料、納米材料、ACF仿生智能超材料》等首批十大創新成果,同時與昌平未來科技新城、中關村昌晟能源科技示范應用產業聯盟等多家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院士專家聯合中心”,推動政產學研要素聚合。(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