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博時債券指數家族再添新成員,博時上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正式獲批,有效填補科技金融主題在債基領域的空白,為投資者參與科創債市場提供了便捷的投資利器。此前,科技創新一攬子支持舉措密集發布,債市“科技板”配套安排逐步落地,旨在拓寬科技創新企業融資渠道,服務新質生產力。陸家嘴金融論壇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加快推出科創債ETF”。隨后,包括博時基金在內的10家頭部公募已集體上報首批科創債ETF。
博時基金固定收益投資二部基金經理張磊介紹稱,科創債起源于2022年5月,滬深交易所發布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的業務指引,由此拉開交易所科創債的發行序幕。作為債券市場服務國家科技創新的核心工具,科創債是資本市場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舉措之一,定向服務新質生產力。
博時上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跟蹤上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指數(950167.CSI,簡稱“滬AAA科創債”)。該指數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在2023年8月發布,指數樣本為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創新公司債,成份券要求主體評級AAA,隱含評級AA+及以上,無剩余期限和單券規模要求。
截至2025年6月15日,上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指數共有646只成份券,為中高等級信用債,涉及145家發行主體,主體外部評級均為AAA。成份券以央國企為主,市值合計9031億元,加權久期為3.93年,加權平均收益率為1.95%。行業分布方面,以產業債為主,市值占比為85.7%。前三大行業分別是工業、能源和公用事業。期限分布方面,剩余期限集中在5年以下,以1-3年和3-5年為主。評級分布方面,隱含評級較高,發行主體隱含評級均為AA+及以上。Wind數據顯示,自指數基日(2022.6.30)以來截至今年6月15日,上證AAA科創債指數總收益為13.91%,折算年化收益為4.67%,行情表現較好。
張磊認為,當前科創公司債成交活躍度和流動性顯著提升。未來在政策推動下,科創債持續發行,指數空間有望繼續擴容。隨著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成份券流動性會進一步提升,指數中長期發展空間廣闊。
展望后市,張磊表示,利率中長期趨勢或仍處于下行通道。短期關稅面臨不確定性,經濟波動之下,貨幣政策寬松空間有望打開,債券收益率或仍有下行空間,中高等級信用債迎來“寬松+避險” 配置良機。
債券指數基金具有管理費率低、工具屬性強、底層資產透明、交易配置方便等優勢。隨著利率長期趨勢性下降,通過主動管理獲取超額收益的空間更加有限,指數基金的費率優勢和工具屬性會更有吸引力。債券ETF除擁有指數基金優點之外,還兼具交易的快捷靈活及場內質押的便利性。
此前,博時基金已布局四只債券ETF——可轉債ETF、國開ETF、30年國債ETF博時和信用債ETF博時。其中,可轉債ETF追求固定收益和權益資產的增長潛力,實現戰略配置上的“可攻可守”;國開ETF投資標的為銀行間市場國開債,政金債信用評級高、體量大、流動性好,短久期品種,是值得考慮的場內流動性管理工具;30年國債ETF博時跟蹤上證30年期國債指數,超長期限國債票息優勢強,在風險收益比基本可控的前提下,高票息長久期品種的配置性價比逐步提升,股債對沖、套利等策略應用也非常便利;信用債ETF博時日前規模突破百億,為投資者一鍵配置場內中高等級債券提供了更便捷、透明的交易渠道。四只產品同時兼具債券產品特征和場內ETF投資便利性,備受機構與個人投資者青睞。
作為“固收大廠”,截至2025年3月31日,博時基金債券ETF及指數基金管理規模已達977億元,業內處于領先。公司產品線豐富,構建了覆蓋國債、可轉債、政金債、信用債等多維度的債券指數產品體系,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債券投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