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2025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凤@示,當前貨車司機的從業環境持續改善,收入水平在藍領群體中處于中等偏上位置。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度滲透,貨源對接方式也發生了新變化,已有六成司機通過數字貨運平臺尋找貨源。
報告顯示,貨車司機職業穩定性較高,但對年輕從業者吸引力不足。調查數據顯示,貨車司機中36-55歲占比超過八成,達到84.38%,其中,46-55歲占比42.08%,從業者年齡結構總體偏高。從業年限來看,近七成司機從業年限在11年以上,從業21年以上的占28.02%,職業穩定性特征顯著。
但還需注意的是,從業年限在5年以下的貨車司機占比為13.04%,較上年調查降低6個百分點,顯示新進入市場的貨車司機數量有所減少。未來,如何吸引年輕人投身貨車司機行業,或將成為貨運行業必須直面的現實課題。
收入方面,報告顯示,貨車司機月均收入集中在5000-8000元,在藍領群體中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受雇駕駛貨車司機的收入在5000-10000元占比達66.89%,個體經營司機的收入比較分散,收入在5000-8000元的占比25.89%,收入在8000-10000元的占比22.54%,10000以上的較高收入者占比為24.25%。
在找貨方式上,平臺找貨日益普遍,線上線下相互結合。調查數據顯示,在個體經營的貨車司機中,65.55%的司機沒有穩定的貨源,較上年調查小幅上升,經營風險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多渠道尋找貨源已成為市場常態。其中,57.44%的個體經營司機通過數字貨運平臺找貨,通過朋友或微信圈介紹獲取貨源的,占比為46.28%,通過固定貨主企業或貨運公司尋找貨源的,占比為35.75%。
在公路營商環境方面,大多司機認為營商環境仍有待改善,不利于公路貨運發展。例如,貨車進城限行時間長、高速公路收費偏高和公路服務區停車難休息難等問題;貨車城市內停車難、裝卸難問題;深化源頭治理,壓實“百噸位”貨主責任,防范“內卷式”惡性競爭等。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主任、公路貨運分會秘書長周志成表示,我國3800萬貨車司機是公路貨運行業的就業主體,貨車司機的從業條件和權益保障是公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基礎。針對貨車司機急難愁盼問題,建議進一步完善運費保障機制,建立公平市場運價機制,加強數字貨運平臺規范治理。完善行業交易規則制度,持續推進“司機之家”標準化建設,降低高速公路通行成本。便利貨運城市通行???,加大司機社會就業保障力度。
據此,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出《關于營造良好公路貨運市場環境切實保障貨車司機權益的倡議》,具體如下:
倡議貨運物流企業堅持合規經營,不無理由拖欠司機運費,不無故押車或讓車輛放空,不使用超載超限車輛。規范簽訂運輸合同或協議,合理確定車輛運輸時效,嚴格停車休息制度,減少車輛無效等待時間。
倡議平臺企業堅持“算法向善”,制定科學合理的派單規則和抽成比例,不向司機收取保證金。通過多種措施阻斷明顯低于成本價的貨源信息,綜合采取貨主預付運費、購買運費補償險、運費催付、賠償先付等方式,幫助司機及時獲取運費。
倡議貨主企業堅持守住源頭,合理確定招標價格,不指使使用超載超限車輛。嚴格按照《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規定,與貨運物流企業制定合理運費賬期,對個體司機完成運輸服務后及時結算。
倡議貨車司機堅持公平競爭,不以超限超載等違規方式惡性低價競爭。簽署和履行合同約定,通過合法正當渠道解決拖欠運費等貨運糾紛,不違規“拉跑貨”留置貨物。
倡議“司機之家”堅持安心服務,提升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服務,提高服務質量,擴大覆蓋范圍,改善廣大貨車司機停車休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