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新階層人士步入“兩會”這個政治大舞臺,他們的一言一行格外引人關注。 3月8日,政協5位新階層委員就“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接受媒體采訪,吸引了大批記者。而在此前,“女富豪張茵3個提案被指代表自身利益集團
”的報道,更引發了一場新階層人士該為誰說話的爭論。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一大批新階層人士脫穎而出。他們領風氣之先,經過多年打拼,積累了不菲的財富,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他們的訴求,已成為中國民主表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密切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聯系,暢通他們的言論渠道,正成為人民政協的工作內容之一。這也意味著,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社會新階層人士,對國家公共事務擁有發言權。 新社會階層人士會不會替普通老百姓說話?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如果說當上代表委員的新階層人士,不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那是不現實的。記者在兩會采訪期間,確實看到有的新階層人士在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團說話,有的甚至利用他們的特有身份,直接找到省部級官員溝通信息,或者利用大會發言表達看法。 但記者以為,新階層人士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并不一定和“替普通老百姓說話”相對立。 首先,新階層人士在“兩會”暢所欲言,正是中國民主政治的體現。全國工商聯提供的數據表明,全國民營企業的總產值已占GDP的50%左右。作為新階層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民營企業的代表和委員,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更多地發揮作用,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民主政治的題中應有之義。 其次,“兩會”代表委員有著廣泛的代表性,他們代表的是各階層人士的利益,“各說各話”在所難免,也十分正常。他們來自不同的群體,對自己所在群體面臨的問題更加感同身受,因而往往成為各自利益團體的代言人。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談到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時,很多代表都為各自所在省份說話,覺得中央給別人多了給自己少了。有的壟斷行業和國企代表,雖然在外人看來已盡得“近水樓臺”之利,也在替自己的行業或企業“倒苦水”。如此看來,新階層人士“實話實說”亦無可厚非。如果說,來自新階層人士的“嗓門”有點兒大了,倒是向那些來自更貼近普通百姓的代表委員提出了問題:你們是不是應該表達得更積極、更主動一些呢?讓不同代表委員充分表達不同階層的利益訴求,不正是召開“兩會”的本意之一么? 當然,作為來自新階層的代表委員,在積極履行參政議政職責時,也應該意識到,“新社會階層代表決不能只替富人說話”。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翔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迎霞說得好,“新社會階層實際上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最先受益者!备母镩_放之初,鄧小平說過,“要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后面還有一句話,“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劉迎霞認為,在解決貧富差距,幫助老百姓共同富裕方面,先富起來的新社會階層應當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女富豪張茵也提出,富裕意味著更多的責任。 富則兼善天下。我們欣喜地看到,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先富起來的新階層人士,承擔起了更多的社會責任。他們為災區捐款,建希望小學,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熱心公益事業……這,不正是建設和諧社會、走向共同富裕的良好開端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