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軟肋:產業集群難具競爭優勢
    2007-03-09    徐殿龍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就我國目前產業集群發展狀況看,產業集群的整體水平還處于低級階段。產業集群的低層次使其競爭優勢難以持續。絕大部分產業集群尚未發育成熟,產業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的變化,集群企業的競爭優勢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價格,特別是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基礎上,個體、家庭企業小生產管理方式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不僅工藝設備普遍較為落后,而且技術熟練工人匱乏、技術含量不高,產品“低質跑量”比重大。尤其令人擔憂的是,一些還未真正形成的產業集群卻呈現出衰退的跡象。
  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產業集群內力不強、耐力不足,筆者將其概括為“五大軟肋”:
  小而全。企業規模偏小,產品檔次偏低,集群技術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分工和專業化程度不高,產業鏈不完善等。我國的產業集群絕大多數是從傳統產業、國有企業或農村發展起來的,主要集中在與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有關的產業,對企業規模、技術、勞動力的素質要求都不高,產業的進入壁壘低,產品多數檔次不高,不少企業存在“一流設備、二流管理、三流產品”的現象。即使是一些國有或高科技企業,和國際同類企業比,也明顯不在一個層級上。企業在同一個集群中,盡管行業特色明顯,但行業內部卻缺乏細致的分工。如在深圳,家具、鐘表、服裝、機械、鞋業、工藝六個傳統產業群,都具有相當的經濟規模,但只是行業扎堆,多數成品及其零部件都只在單一企業內部完成,而配套企業吃不飽。由于集群區內企業偏好“小而全”,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產業之間開展合作和聯合較為困難,企業只知競爭,不顧競爭與合作,不僅影響有潛力的大企業成長,也削弱了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空間,阻礙了產業鏈的延伸,更危及集群的自我發展和集群競爭力的提升。
  脆而弱。一些有發展前景甚至能夠成為主導型的產業集群,由于地方工業基礎薄弱、配套條件差,或者本地企業創業、創新的學習能力差,導致主導型企業和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出現“兩張皮”,上下左右缺乏配合,互相難以融合,一旦出現一些影響因素,就導致產業集群發展受挫。
  大而不強。以浙江為例,產業集群是浙江經濟的特色和優勢,也是20多年來浙江經濟一直保持全國領先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較典型的有溫州鞋革和服裝、紹興(縣)印染和織造、樂清低壓電器、蕭山化纖、海寧皮革、嵊州領帶、永康五金、永嘉紐扣、桐廬制筆、諸暨襪業等。目前,這些“塊狀經濟”已經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的專業生產加工出口基地。然而“成也集群、敗也集群”,由于浙江的產業集群大都是以低成本為基礎的簡單“扎堆”,而不是以創新為基礎的,集群內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存在著“大而不強”的隱患。
  人才匱乏。在許多傳統產業集群,由于體制及其投資者追求的目標、管理者的素質能力等問題,造成高素質的人才難留、難招,企業急需的相關人才高度缺乏,導致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人才基礎。在員工方面,為了降低成本,不愿使用高技能、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因此企業員工素質普遍較低,大多數人只有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導致企業勞動力技能低下,發展沒有后勁。
  地方政府盲目作為。由于對產業集群發展中政府的作用不明確,一些地方對當地產業集群,或者疏于管理和引導,導致產業布局零亂,企業“遍地開花”;或者完全由政府主導集群建設,大興土木建園區,而進園企業卻寥寥無幾,有的雖有企業入園,卻并未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區,沒有體現出專業化效益。特別是,受地方行政力量干預,一些產業集群只能局限于行政區范圍,嚴重影響了產業集群的跨地區和區域分工體系的形成。
  相關稿件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