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現代企業已經進入戰略制勝時代,F代企業和企業家建立戰略思維新模式的必要性已經毋庸置疑。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際操作,都表明企業家首先應是一名戰略家,正如軍事家首先應是戰略家一樣。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曾說:“對沒有戰略的企業來說,就像在險惡的氣候中飛行的飛機,始終在氣流中顛簸,在暴風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 “戰略”最初指的是軍事戰略,只用在軍事領域。其本義是對戰爭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后來,“戰略”的詞義被引申了,目前至少有三種引申義:第一種引申義指的是對企業競爭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無論是安索夫的《企業戰略論》,還是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就是對“戰略”這一種引申義的具體運用;“戰略”的第二種引申義突破了企業競爭領域,泛指對各種行為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皯鹇浴钡谌N的引申義,指的不再是對某種行為的整體性、長遠性、基本性謀劃,而是指謀劃出來的某個重要結論。 但是,就企業如何制定和運用戰略,在我國理論和企業界存在著一些偏差和誤區,主要有: 戰略即務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戰略”視同“規劃”,規劃以其較長的時間規定性而往往被企業家視為戰略;二是認為戰略解決不了當前問題。 戰略不能量化,不具有操作性。把戰略與務實的方法完全割裂開來。認為戰略是分析和判斷,戰略本身不能量化,可量化的是計劃,具有操作性的是方法。 戰略是一種抱負。經常聽到的“我的戰略就是成為第一,要做老大”,“我的戰略就是要跨越式發展”。其實這不是戰略,只是希望而已。 重要的東西都是戰略。如:“品牌戰略”、“質量戰略”、“營銷戰略”、“技術戰略”等。一個企業只有一個戰略,不能有很多的戰略。 戰略就是愿景。如:“我們的戰略就是為社會制造出重要的產品”,或“為人類提供服務”。
戰略只是老板和領導的事,和每個員工沒關系。如果員工沒有正確的戰略觀念,也不可能正確領會領導和老板戰略意圖,而不能正確領會領導和老板戰略意圖的員工,他的執行必然是被動和消極的。 正是這些偏差和誤區,使企業界、理論界,對究竟什么是企業戰略,企業如何制定有效的戰略,至今仍然沒有很好地解決,以至造成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要么唯戰略至上,要么視戰略無用。思想上的模糊,認識和界定上的誤區,使多少企業走了彎路,甚至付出慘痛的代價,給中國企業發展都帶來致命的影響。 從認識、理論、實踐上弄清戰略的定義及其內涵等問題,對當前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企業來說,把握一個比較正確的觀念及思路,以謀取今后的健康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企業戰略既要有方向,更要務實,因此,企業戰略的定義應是,戰略不僅是一個目標,也應該包含方法。既要有一個非常明確而又能激發所有員工潛能的奮斗目標,還要有企業上下“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具體步驟和操作方法。一定意義上講,沒有目標的戰略是沒有前進和奮斗方向的,沒有操作方法的戰略是束之高閣、漫無邊際、很難把握并風險很大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業研究生院威廉·紐曼教授認為,“企業戰略是確定長遠的主要任務,以及為完成這一任務而采取的主要行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