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和朋友吳甘霖在《商海王道:從奧康奇跡悟世界一流商道》一書中,通過對“中國鞋王”奧康集團的全面分析,并對世界一流企業進行深入探究,得出一個全新的結論:商道是金,商術是銀!并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三流企業比產品;二流企業比品牌;一流企業比商道!這個觀點打破了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的“一流企業做標準”之說,令人以耳目一新。 面對中國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15年之間的現象,尤其民營企業更“短命”,有的企業家進行了自我反省,不少學者也做了很多探討,揭示了不少“死因”,有的說是“三拍”所致: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蠻干、拍屁股關門;有的說是體制原因,有的說用人不當、盲目多元化,還有的說是不遵守游戲規則,熱衷于資本運營,短期行為嚴重、缺乏長遠發展戰略,財務管理混亂,危機處置不當等等。但筆者認為,還有一個長期被人們忽視的更深層次原因:就是一些企業過多地強調眼前利益,只把眼光落到如何經營的“商術”層面,不從長遠和根本著眼,而難以上升到“道”的層面,概括起來就是“商術發達而商道缺失”。 “道”講起來是一個很廣的哲學命題,但在企業日常生產經營中,簡單說來就是誠信經營,正派做人。商道的實質內涵是:以義制利,義以生利,見利思義,義利合一。其基本道理:以理性道義準則來規范、引導逐利行為,由此積累聲譽資本,進而可以吸引更多的資源,引發更多的商機,從而以“道”“生利”,增加財富,由于在利益面前不會一味地不擇手段地追求,反而會抵御過度的冒險和危險的誘惑,能尋求與交易各方共贏的結果。這樣,個人或企業就擁有很高的信譽度,就會“義利合一”,成為愈加受人尊重的商人或企業,由此可以帶來新的資源和商機,進入企業家人生事業和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中! 商道是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的靈魂。在一定情況下,它決定了一個企業走什么路、可以走多遠的程度,一般來講,無論企業大小,遵循一定的商業道德和商業原則是必須的,如果為了生存而違背社會及其大家共同的原則或者信念,這樣的企業也許可以一時成功,最后的結果也必將被其他的更高明的商術所打敗。 縱觀中外優秀企業,之所以能夠持續成長,雖然有多方面原因,但信奉、遵循什么樣的商業道德倫理準則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李嘉誠先生曾說過這樣的話:“建立個人和企業良好信譽,這是資產負債表中見不到的,但卻是價值無限的資產!备母镩_放之初,安徽蕪湖有一個傻子瓜子。別人賣瓜子,顧客買一斤,缺斤少兩給九兩,做點小手腳。而傻子瓜子的年廣九,不但實斤實兩賣給顧客,還給顧客再添一把。所以人家叫他傻子。為什么“傻子”能把企業做大。而那些偷工減料,把錢省下來的人卻越做越小呢?就是因為老百姓心里有稈稱。做老實人,經老實商,賺老實錢,生意就會越做越大。 李嘉誠說過:“要賺點小錢,主要有點商術就行了,可是,只有遵循商道才可以獲得大財富!彼^“小生意旨在得利,大生意旨在得人!睙o論是市場經濟還是全球經濟一體化,都是一致的,這正是:商術有限,商道無限,商術是一種手段,商道則是一種境界。商術重要,但商道更重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