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無論是企業,還是行政事業單位,甚至是國家、個人,其發展的快與慢,好與壞,曲折多與少,無不與決策有關,一定意義上講,決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往往會出現一“決”不慎,滿盤皆輸,“決策失誤是最大的浪費和失誤”,“決策準確也是最大的受益和成功”。正是,成也決策,敗也決策。 決策雖然是人類社會自古就有的活動,但真正提出決策科學化的是在20世紀初。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決策研究在吸引了行為科學、系統理論、運籌學、計算機科學等多門科學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決策實踐,到了60年代形成了一門專門研究和探索人們作出正確決策規律的科學——決策學。隨著決策理論與方法研究的深入與發展,決策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各個領域,尤其應用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從而也就出現了經營管理決策。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復雜性、多樣性,決定了經營管理決策有多種不同的類型。按決策的影響范圍和重要程度不同,分為戰略決策和戰術決策;按決策的主體不同,分為個人決策和集體決策;按決策總是是否重復,分為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按決策問題所處條件不同,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非確定型決策。等等。 企業成敗興衰的實踐告訴我們,企業的經營過程就是不斷面臨選擇并做出選擇的過程。企業每時每刻都處在眾多的十字路口面前,每次抉擇企業都可能面臨著生死抉擇。一般情況下,成功企業只不過是正確的決策多一些而已,失敗的企業大多是在重大抉擇面前選錯了道路,而永遠做不大的企業是不敢做出選擇的結果。因為決策失誤而導致企業失敗的案例,古今中外無不勝舉。據世界銀行統計,“七五”到“九五”期間,僅投資決策失誤率就達30%左右,資金浪費及經濟損失大約在4000億-5000億美元。據美國蘭德公司估計,世界上破產倒閉的大企業,85%是因企業家決策失誤造成的。哈佛商學院認為,企業成敗主要取決于決策和管理兩大因素,其中決策因素占80%、管理因素占20%。在中國,決策失誤導致企業失敗被列為中國企業家的頭號原因,2007年,審計署對三九企業集團等8家中央企業審計抽查338項決策事項發現,因違反決策程序、決策失誤和管理不善等,造成損失或潛在損失54.87億元、國有資產流失13.75億元。飛龍總裁姜偉閉門思過,反省出的20大失誤,頭三條就是:“決策的浪漫化、決策的模糊性、決策的急躁化!笨梢姏Q策失誤給姜偉帶來的切膚之痛,而其他國內企業家在反思失敗時,也無一例外地檢討自己的決策錯誤。因此,西方決策理論學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決策是管理的核心!睕Q策能力是管理者的一項基本能力,決策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管理者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決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蹴而就、一決就成的事。決策是一門綜合和系統的科學,決策又是一門復雜的學科。經營決策作為企業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最基本的職能,是管理方法中的計劃、控制和決策三大內容中最重要的方面。一般情況下,計劃可以滾動修改,控制是一個過程,只有決策在實施以后是難以更改的,因此,決策管理必須慎之又慎,如果企業遭受了損失,即使可以追究到責任,損失也已無法挽回。因此,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決策者要是一個戰略家,“戰略家要在索取信息的廣度和深度之間做出某種權衡。就像一只在捉兔子的鷹,鷹必須飛得足夠高,才能以廣闊的視野發現獵物,同時它又必須飛得足夠低,以便看清細節,瞄準目標進行攻擊。不斷地進行這種權衡正是戰略家的任務,一種不可由他人代替的任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