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貴在融合
    2008-09-05    徐殿龍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一些企業越來越多地高喊并實踐著“國際化”,但是,市場可以全球化、產品可以國際化,唯獨企業文化不能國際化。
  任何企業以任何模式,都不可能以同一文化治理不同國度的所屬企業,這也是企業在國際化道路上都面臨著一個文化沖突與融合的問題。
  據報道,在美國每年將近200家價值為1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被收購,企業在購并前“看上去挺美、說起來很甜”,而購并后往往又是“干起來很難”,科爾尼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經過對交易額均超過10億美元的歐美和亞洲的115個購并案例調查表明,僅有42%的購并為股東帶來了實際回報,而58%的購并損害了股東的利益。在購并的3年后,新企業的利潤率平均降低了10個百分點。在購并后的4年內,有50%的企業聯盟被認為是失敗的。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難以消除文化障礙?茽柲嵴J為,新組建的企業,其人員來自不同的企業文化,文化沖突總會存在,文化沖突帶來了經營理念不合,會使企業經營不善直至衰亡。因此除了戰略整合、組織整合等之外,最為關鍵的還是企業文化的整合和融合。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國際化既是一種手段也是一個目標。世界上各個地區各種文化千差萬別,因此,國際化的企業文化首要是要適應當地的文化氛圍和傳統,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種模式。一些成功的跨國公司在企業文化上不是抱著原有的不放,而是努力適應當地和本企業的情況,以期保證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為補充,有效整合。沃爾瑪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完全按照他們在美國的模式在中國建超市——遠離市區的大賣場,大停車場,甚至購物的手推車都是大號的。沃爾瑪運行了一段時間以后很快發覺不對,因為當時中國人很少有私家車可以開車去遠郊購物,中國人也沒有一周購買一次生活用品的習慣。隨后,沃爾瑪逐步改變了自己的戰略,賣場也開到鬧市區,連手推車都變小了。
  近些年,企業兼并和收購以驚人速度在全世界蔓延并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國企業海爾、聯想與TCL走出國門后,均面臨過根據當地文化和企業所處的市場地位進行重建的難題。聯想收購IBM-PC之所以比較成功,主要就是靠尊重、理解、信任IBM-PC的員工,以及快速地與IBM的企業文化融合。比如,中國員工在工作中都比較含蓄內斂,不愛張揚。美國員工則不然,他們希望自己的建議、聲音受到關注。聯想收購IBM-PC后專門在辦公樓的各樓層建立了speak up(直截了當說出來)信箱,只要員工對公司有意見都可以匿名提出來,建議一經采納會有相應的獎勵措施。這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人力資源部每周會收到很多建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雙方的高層管理團隊整合得也比較好,收購后IBM-PC高層的核心人物還是以原來的高級管理人員為主,較好地保證了兩家企業文化的融合。
  經濟和文化是同一因果鏈的兩個側面,經濟發展的水平是表面現象,其背后一定有文化力的支撐。所以,在一定層面上講,企業今天的經濟就是昨天的文化,企業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就企業文化講,每個公司的企業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側重點,沒有誰優誰劣,關鍵是在實際合作中,結合自身特點企業之間學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兼容并蓄,達到最佳融合、多元共贏狀態,只有相互融合的文化才能從根本上預防或解決企業文化的沖突,才能使企業走得長遠。
  相關稿件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