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個“80后”女孩瘋狂刷卡欠下百萬元巨債的消息再度引發人們對信用卡風險的關注。銀監會日前下發文件,在發卡營銷管理、收單業務與特約商戶管理、催收外包管理以及投訴處理方面重點提出了規范要求,尤其強調了對學生發放信用卡的風險控制。
學生卡市場收緊
銀監會在通知中特別強調:向經查已滿18周歲無固定工作、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學生發放信用卡時,須確保第二還款來源的償還能力,否則不得發卡。
記者了解到,此前除了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考慮到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一般不針對學生開展信用卡業務以外,其他銀行對于學生辦卡的要求顯得寬松許多。
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研究生楊耀威說,在開學階段,每天都有許多銀行的信用卡銷售人員用各種方式來營銷信用卡,以辦信用卡送禮品居多“我當時也沒多想就填寫了辦卡表格,盡管銀行要求填寫有償還能力的第二還款來源,但這無非是走個形式,最后讓其他沒有收入保證的同學簽字了事!
國泰君安銀行業資深分析師伍永剛表示,學生并沒有穩定、有保障的收入來源,其還款能力得不到保證,如果學生填寫資料不真實,還會加大銀行日后的“追債”成本。銀監會此項規定能有效地控制風險。
銀行發卡激勵機制需改革
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濫發卡”現象,與銀行對營銷人員實施單一以發卡數量作為考核指標的激勵機制密切相關。招商銀行某分行的朱小姐對記者表示,由于單位有信用卡考核要求,若完不成要按每張50元扣獎金,迫不得已只好讓身邊的朋友辦卡。而她也有很多朋友在銀行工作,如此一來,自己也間接地成了“受害者”。
楊耀威也表示,信用卡激活后才知道,每年要支付一定數額的年費。原本認為可以改善財務狀況的信用卡,現在反而成了累贅。如果當時那些銷售人員在推銷時強調相關收費標準,自己就不會辦那么多卡了。
其實,信用卡市場早已成為一個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伍永剛認為,各銀行不會打擊員工推銷信用卡的積極性,會采用多種方式來對員工進行考核,如何將風險控制與信用卡業務考核更好地聯系起來,這將考驗各家銀行的管理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
未雨綢繆防范信用卡風險
近年來,我國信用卡業務保持快速發展,正在成為城鄉居民日常消費、支付結算和信用借貸的重要工具,為百姓生活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有效提升了全社會的信用觀念。
但與此同時,相關問題也隨之暴露,信用卡違規套現、欺詐等現象有所蔓延。鑒于信用卡在我國的發展時間不多,各項法律法規還不盡完善,信用卡違規行為給銀行帶來巨大的風險隱患,已為監管層所重視。
海通證券銀行分析師佘閔華認為,銀監會相關規定的出臺反映了監管層未雨綢繆,相信將引導信用卡市場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