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監會日前在其網站上公布了平安、國壽、太平、長江、泰康五家養老保險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企業年金業務情況,各項業務指標同比均有大幅增長。其中,企業年金繳費由去年同期的99.87億元增加至114.93億元;受托管理資產由166.63億元增加至590.37億元,同比增長71.7%;投資管理資產由172.37億元增加至467.60億元,增長63.1%。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實行企業年金制度。有機構曾預測,未來我國企業年金每年可望新增1000億元以上,到2010年總額達到1萬億元。世界銀行則預測,到2030年中國企業年金總規模將高達1.8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企業年金市場。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力,各金融機構爭奪年金市場的大戰已拉開序幕。
企業年金對國企改革意義重大
1991年,國務院33號文件第一次明確提出建立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
1994年《勞動法》頒布,其中第七十五條所規定的“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眲t使得我國補充養老保險有了立法依據。
2000年底,國務院在《關于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中,第一次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正式更名為“企業年金”,并指出:“有條件的企業可為職工建立企業年金,并實行市場化運營和管理”。當時,“企業年金”作為一個外來詞,對中國人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
2004年5月1日《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的頒布實施,奠定了我國當前企業年金制度的政策法規框架,標志著我國開始全面推行企業年金制度。
2007年11月,隨著兩批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的公布,經過幾年的市場教育與培養,企業年金所遵循的“政策鼓勵,市場運作;政府監督,企業自愿”原則已被市場廣泛認同。年金市場真正迎來積極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企業年金市場規模僅680億元左右,但到了2008年,這個數字已上升到了2000億元左右。
“企業年金是我國構筑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國企發展和國企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碧┛叼B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永軍在“2009第五屆中國城市國資論壇”上解釋道,第一,國有企業的企業年金制度可以有利于更好地理順企業治理當中的委托代理關系;第二,建立企業年金制度,是我國國有企業形成持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因為只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薪資福利制度,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第三,企業年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國有企業職工和企事業單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待遇差的問題,對于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會有很好的作用。
據劉永軍介紹,截至今年上半年,各地企業年金覆蓋的職工數約為1300多萬,由于歷史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這些建立企業年金的單位中,95%左右都是國有企業。
險企深度涉水年金市場
近幾年來,不少保險機構在年金市場上大展拳腳,頗有斬獲。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7月27日公布,上半年企業年金業務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其中,受托管理新增中標規模同比增長62.12%;賬戶管理新增中標個人賬戶數同比增長91.58%;投資管理新增中標規模同比增長82.53%。
繼中信祥瑞信泰貳號企業年金計劃6月首單落戶安徽后,7月22日,泰康養老河南企業年金中心成功與鄭州華盛石油制品有限公司簽訂年金基金受托及賬戶管理合同,這標志著泰康養老與中信銀行聯合推出的泰康-中信祥瑞信泰貳號企業年金計劃正式落戶河南。
目前,泰康養老公司已擁有企業年金受托人和賬戶管理人資格、聯合泰康資產的投資管理人資格,形成了三位一體的企業年金業務管理模式。今年以來,泰康中標簽約的企業年金資產規?傆嬕淹黄70億元,新增客戶717家,已超過去年中標簽約企業年金資產30億的規模。
而平安養老、太平養老也于近日分別與安徽民航機場集團、天津中港偉業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合同,成為其企業年金受托人和投資管理人。
另外,各公司還紛紛推出自己的專屬企業年金產品以贏得口碑和市場,比如長江養老推出國內養老金行業首款服務品牌———“長江卓爾年金服務”;人保資產開發推出《金色人生3號—人保中銀企業年金計劃》;國壽養老和招行在成都聯手推出“永樂”年金產品等。
稅收優惠政策缺位阻礙年金增長
國際經驗表明,稅收優惠政策是促進企業年金較快發展的有力杠桿。目前國內尚未出臺全國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層次比較單一。此外,企業年金的發展還面臨著行業協調監管、同行競爭激烈、人才缺失、資本市場動蕩、國際金融危機等內外客觀因素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年金的基金投資管理機構一方面要充分意識到環境負面因素的制約和挑戰,另一方面要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動力,比如在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對于機構在人員、網點、營銷、服務、品牌等各方面要有更高的要求,促進機構提高核心競爭力;另外,近年來,資本市場的波動,為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提出了嚴肅的要求,這需要企業年金投資組合嚴格遵循國家的政策法規和投資比例的限制,厘清企業年金投資的戰略資產配置和戰術資產配置的職責分工,要明白在企業年金投資中,安全性永遠是第一位的,相關機構可以借鑒保本型基金的經驗,對企業年金的投資組合進行保本設計和管理!笔锥冀涃Q大學金融學院保險系教授庹國柱對記者說。
面對上述難題,專業養老險公司也正在通過種種途徑來加大在企業年金市場的拓展。據記者了解,有的公司通過上門推銷、舉辦論壇等形式,進行一對多的企業年金知識普及;有的公司通過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選擇,調動企業建立年金計劃的積極性;也有的公司通過協調企業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的關系,以提高企業建立年金計劃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