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務院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新部署以及圖們江區域發展規劃的即將出臺,加上蒙古國近年來在東北亞區域戰略地位日益突出,中蒙大通道建設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新歐亞大陸橋建設顯得尤為迫切。這是日前召開的第五屆東北亞博覽會上傳出的專家呼聲。
收購蒙古國油田,兩國聯合開發珠恩布拉格煤田等均對中蒙通道建設提出迫切要求
商務部副部長陳健在出席第五屆東北博會期間的東北亞經濟貿易合作高層論壇上表達了推進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六點意見,其中包括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配合與協調,務實推進中蒙大通道等各項基礎建設,促進東北亞地區持續繁榮。
中蒙大通道是貫通中國和蒙古國的一條鐵路交通線,從蒙古國喬巴山向東經中國的阿爾山、烏蘭浩特、長春、圖們、琿春至俄羅斯、朝鮮的港口,向西由喬巴山延伸至蒙古國扎門烏德與烏蘭巴托鐵路接通,形成西連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東進日本海的鐵路交通線,全長約2040公里,這是新歐亞大陸橋建設的關鍵。目前,中蒙大通道的關鍵點在“兩山”(由我國內蒙古的阿爾山至蒙古國的喬巴山)鐵路上,只要將全長443公里的“兩山”鐵路貫通,即可形成一條新的歐亞大陸橋。
近年來,隨著中蒙經貿合作日趨深化,加快通道建設的呼聲也日益高漲。2005年大慶油田收購蒙古國塔木察格布拉格油田,2007年吉林省中吉集團與蒙古國塔拉意吉日礦業公司簽署了開發珠恩布拉格煤田的協議,這兩個項目的推進也為加快中蒙通道建設提出了現實的迫切要求。
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調研組分析認為,建設“兩山”鐵路,盡管前期需要超過200億元的投入,但效益回報也是可期的。綜合投資回收期約為12.6年。計劃到2020年,該通道的貨運量就可以達到2100萬噸。而每年只要有400萬噸的貨物進出,修建“兩山”鐵路在經濟上就是可行的。
建設中蒙大通道也是我國一直積極推進的跨國鐵路項目。2007年8月國務院公布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已經把“兩山”鐵路列為重點建設項目。對于蒙古國來說,也希望打通一條最近的出?,擺脫內陸國的局限。在蒙古國編制的2010年東部地區鐵路建設規劃中,已經明確了“兩山”鐵路建設計劃。
2008年,在“中蒙日三邊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蒙古國會議小組主席卓日格特先生向中國代表團遞交了蒙古國鐵路局關于授權中蒙日三邊委員會就“兩山”鐵路蒙方境內段進行可研論證的授權書,共同推進“兩山”鐵路項目建設,目前,這條鐵路處于規劃之中。
進展緩慢的圖們江區域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將由此提速
吉林大學副校長王勝今在此次東北亞博覽會上表示,中蒙大通道是將東北亞地區六國聯系在一起并延伸至歐洲和北美的重要通道和紐帶。這條大通道建設,對于我國來說,又形成了一條貫穿東北亞乃至歐洲的大動脈,進而促進圖們江地區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也可以打通連接東北亞各國與歐洲、北美洲的最近通道,從而使圖們江區域開發進入一個新階段。
專家們綜合分析認為,建設中蒙大通道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加強東北亞各國的政治經濟聯系,促進東北亞成為世界經濟未來的增長極,對新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中蒙鐵路的貫通在技術上使另一條新的歐亞大陸橋得以形成,將俄羅斯、蒙古、中國東北地區(包括內蒙)、朝鮮、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連接起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會因這條鐵路有良好的前景,促使各國成為緊密聯系的戰略合作伙伴,有利于提高東北亞地區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其地緣政治的戰略意義不可估量。
二是加快蒙古國資源開發和有效配置,進一步改善圖們江地區的投資環境,對東北亞經濟區域的開發合作邁出實實在在的一步。圖們江區域開發已經提出很多年,但進展速度比設想的緩慢,原因之一是我國的后方系統沒有接通蒙古東部的待開發地區。蒙古國東部的對外運輸目前只能依靠從喬巴山向北,進入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之后繞行至俄羅斯遠東地區南部的港口。這樣的交通運輸條件無法保障該地區的資源開發。該通道的建設,打通了從蒙古東部地區到圖們江經濟開發區的通道,實現東蒙資源在東北亞市場的有效配置,對形成我國新的出口產品加工帶也具有促進作用。
三是可以有效地整合東北亞地區的旅游資源。通過這條大通道,可以使特色別致的自然風光如我國的阿爾山、長白山以及朝鮮羅先地區、新義州和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海參崴等跨國旅游資源連成一線,形成密集的國際化旅游線路。
四是加快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是東北實施資源替代,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基礎條件。東北地區屬于以原材料生產為主的重化工業結構。長期以來,由于生產規模和生產能力不斷擴大,而資源在逐漸減少,導致產業與資源的融合性惡化,造成產業衰退。在這種情況下,尋找新的原材料供應渠道,實施資源替代,發展外向型經濟是東北振興的必然選擇。蒙古東部、俄羅斯遠東和朝鮮的羅先地區都有豐富的石油和礦產資源,可作為東北地區資源供應的腹地。但由于缺乏高效的運輸服務,使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孤立于市場之外。中蒙大通道的建設,可以提高資源進入中國東北市場的能力。
五是在東西兩個方向開拓對外通道,有利于內陸省份吉林形成“兩頭向外”的開放格局,帶動東北區域進一步擴大開放。由于該通道貫穿吉林省的西部、中部和東部地區,因此,該通道的建設,將使吉林形成西接蒙古,東與俄羅斯、朝鮮及日本海相連的“兩頭向外”的開放格局,不僅將帶動吉林省沿線經濟發展,也會進一步推進東北區域的進一步開放。
專家建議選取BOT、以礦換路及跨國合作等多種方式破解建設資金瓶頸
王勝今表示,對于推進中蒙大通道建設,當前一方面要積極研究和規劃“兩山”鐵路,另一方面,還要加緊推進從吉林琿春至俄、朝港口之間的公路、鐵路建設與銜接項目,使中蒙大通道最后真正能成為歐亞大陸橋。
2001年,亞洲開發銀行的一項研究認為,修建“兩山”鐵路的時機還不成熟。而近年來,隨著中蒙經貿往來的加深以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升溫,“兩山”鐵路建設才被提上日程,但相關各方在推進過程中迫切性還顯不強。對此,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張玉山認為,在加快運作和推進中蒙大通道建設過程中,我國也應加快推進中蒙之間的經貿合作,鼓勵更多的企業到蒙古國進行投資和合作開發,提高鐵路運量的可期性,使這條鐵路的現實意義越來越突出,就會加快鐵路建設的推進力度。
專家們認為,當前,制約中蒙大通道建設的重要因素就是資金問題。有關專家建議,可采取政府主導、多元化投資和市場化運作。具體可以采取三種建設方案:
一是采取BOT方式,由中蒙兩國政府協商,共同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尚Х鹿方ㄔO的辦法,建立“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投融資體制,允許該公司經營20-30年,然后將鐵路交還其所在國家鐵路主管部門。
二是籌集社會資本,采取以礦換鐵路的方式,吸引利用蒙古資源的中國企業投資,給予企業一定時間的資源開采權。還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或私募方式,運用股票、債券、產業投資基金、結構化信托融資、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新型金融工具,積極吸引社會資金,開辟新的融資渠道。
三是采取中蒙兩國聯營的方式,成立跨國合作公司,共同經營鐵路。資金來源可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中蒙兩國政府共同出資,合作經營;另一種方式是中國政府和吉林省、內蒙古出資,蒙古國以土地、礦產資源的開采權入股,明晰產權關系,保證各方投資主體的收益預期,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外資和民間資本等投資主體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