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出版新數字引出的聯想
2012-12-11   作者:李景端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此前公布的2011年全國出版業統計數據中,有三項新數字值得關注:全年出書37萬種,增長12.5%;圖書庫存900億元,增長22.1%;出版發行利潤185.1億元,下降20.5%。這些數字顯示,該減的又增了,該增的反減了,而且反差幅度比較大。三個新數字不容辯解地反映出:我國出版業經營上已經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品種、庫存:居高不下

  先看品種。我國出版品種一直高位增長,2006年出書達到23.4萬種時,要求控制圖書品種的呼聲就很高。到了2011年,不但未減,反而增至37萬種。相比美國年出書約18萬種、英國11萬種、俄羅斯8萬種,我國出書品種增速明顯過快了。品種增加,若能賣掉那是繁榮,否則就得壓庫。

  繼看庫存!笆晃濉背跗诘哪陰齑娲蠹s是500多億元,“十一五”末膨脹至737億元,去年猛增至900億元。庫存書,可以分為正常備貨、合理損耗和不良庫存三部分。往常不良庫存約占四成左右,因前兩年出版社轉企改制,老的不良庫存多已報廢沖銷;現今的不良庫存多是新產生的滯銷書,實際上其占庫比例比正常的四成還要高。

  再看利潤。2011年出版發行業(不含民營)銷售收入1953.5億元,比上年上升11.4%,但利潤反而下降了20.5%。

  品種、庫存、利潤,這三者互相關聯。滯銷品種導致不良庫存;而不良庫存的膨脹,不僅占用資金,浪費人力,消耗資源,更直接引發利潤的下降,阻礙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

  外因、內因:困難重重

  出現上述現象,有來自市場環境的外因,也有出自經營上的內因。綜合分析來看,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選題廣種薄收趨向更加明顯。出版低投入、高產出的時代正在淡出,特別是謀取單品種高盈利已經十分困難。隨著單本書平均利潤的下降,為了維持營業總收入不縮水,并保住自己在市場上的份額,許多出版社在選題策劃時,采取多品種、低印數的做法,企圖用“廣種薄收”積小利聚總利,以規模保效益,結果卻導致品種增加。那些決策不當的品種,又成了不良庫存的后備軍。

  二是書號控制品種的作用弱化。當年實行書號制的主要意圖,就是控制圖書品種,F如今,出版社轉企改制后,鼓勵與民營合資、聯營,民營出版可以正常獲得書號。由此,雖然生產力得以解放,但出書品種迅猛增加。再加上盜版屢禁不止,尤其在教輔市場,隱蔽的、包裝的、變相的盜版讀物,根本用不著申請書號,鉆著空子蠶食市場有限的“蛋糕”。據估計,一年因盜版損失的出版利潤至少10億元,被擠占的營業收入就更高得多了。

  三是網讀、網購沖擊銷售,膨脹庫存。在線閱讀、數字閱讀以及網上購書等新興消費模式,既省錢又方便,已成為越來越多的讀者尤其是年輕人購書的首選方式。許多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已是眾人皆知的事實。特別要指出,網購對庫存膨脹也有不小影響,F在有些網店,利用出版社不同供貨的折扣差,采取“三折下單,五折退貨”的方式,先造成要貨假象,再向出版社退貨,其結果是“出版社壓庫沒商量”。

  四是價格大戰惡性競爭瓜分利潤。圖書銷售本來就存在先發貨后結算,以及發行折扣過大這種老弊病。近年隨著市場不景氣,又興起了折扣戰、濫退貨、拖回款、售書返券、購書贈貨乃至論斤賣書等五花八門的營銷花招,使得圖書正常經營越加傷不起。有些文化公司和工作室,以及一些進入出版領域的行業外投資者,為爭奪市場份額或打造品牌,不惜以零利潤甚至負利潤投入競爭。例如,在蘇寧易購網上商城購買《喬布斯傳》后獲贈的現金券,足夠買條電熱毯。讀者相當于買了電器白賺了書,商家則以賠書推銷了電器。像這類圖書市場的價格大戰,導致出版利潤被不當瓜分。2011年,在國有出版利潤比上年縮水兩成的情況下,民營出版的利潤依然增長了2.7%。這正顯示著民營出版在某些領域占據著競爭優勢,而最受傷的無疑是那些正規經營卻不做教輔出版的國有出版社了。

  此外,圖書造貨成本,如勞動力報酬、物流費用以及稿酬、版稅等大幅上升,對利潤縮水自然也會有影響。

  宏觀、微觀:雙管齊下

  成功之道,有賴宏觀與微觀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對此,有幾點建議希望引起重視。

  第一,營造有利于出版業健康發展的生態環境。市場經濟條件下,各行業的興衰進退,由市場供求進行調節,但出版業畢竟擔負著傳播知識、建設社會主義文明的任務,即便是經營性出版社,依然具有弘揚文化和堅守公德的社會責任。因此,有必要深化改革,從規劃、政策、管理等多方面創造條件,扶持出版業尤其是國有出版社正常經營,健康發展。譬如,出版社改制轉企中享受的稅收優惠期限,就有必要予以延長。每年出版基金的補貼范圍及標準,也應該擴大與提高,讓那些拒絕唯利是圖又不失文化擔當的出版者,能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第二,健全圖書市場規范經營的長效機制。業內人士都明白,圖書市場長期存在幾大頑癥。例如,價格構成不合理,流通成本越占越大;網購低折殺價,書業競爭不對等;寄銷加賒銷,回款沒保障,退貨沒商量;創意被跟風,山寨盜版難奈何……究其原因,既有體制的欠完善,更有管理不到位。吁請盡快出臺修訂后的著作權法及出版管理條例;針對市場新形勢,著手制定網絡版權保護有關條例;規范網絡售書、定價、結算、退貨等交易秩序;強化圖書購銷的合同責任,推行訂貨與供貨雙方風險共擔等必要的法規,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對于以零利潤、搭售商品等不當手段擾亂圖書市場的行為,工商管理部門應沿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予以處罰。此外,還必須強化出版社團的行業協調功能,更好地發揮行業組織自律與監督的作用。

  第三,改進出版社領導的考核辦法,F在有些出版社領導,之所以以賺錢與否定選題,不敢出版需要多年才見效益的學術著作,乃至不惜打“擦邊球”去出格調低俗的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急于完成當年向上級承包的利潤指標。社長頭上懸著的那把“利潤指標”劍,逼著他把品種、品位、庫存的要求全置于利潤之后了。為此,有必要改變考核辦法。將對社長的業績考核從每年度考核改為本任期考核,是否可行?這樣經營者就不必追求年年都要賺大錢,而會把精力放在內容原創上,謀劃一些任期內的長遠規劃,努力實現本任期的承包總指標。

  第四,鼓勵開展出版資源衍生增值業務。善于發現和掌握出版資源,才能形成出版社的競爭優勢。所以,要鼓勵出版社用好用足這一優勢。傳統出版是把內容落實到紙質書上就大功告成,這在今天卻遠遠不夠。應該想辦法將內容衍生利用,實現資源再增值。這就要求出版社在與作者簽約時,爭取同時獲得作品的衍生權。然后在出版紙質書之余,對內容進行音像、圖解、演出等多種形式的復制、改編和傳播。不僅如此,出版社還應該利用人才及人脈的優勢,開展與專業相關的技術與服務業務。例如,科技、醫藥、法律、金融、藝術等專業出版社,可利用專業編輯及其所聯系作者的人力資源,舉辦培訓、咨詢、代理等有償服務。一家法律出版社,兼辦一家律師事務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中國成世界年鑒出版數量最多國家之一 2012-11-28
· 蔣建國:新聞出版業實現大跨越、大發展、大繁榮 2012-11-11
· 出版人才流失成書業興衰晴雨表 2012-11-09
· 五家出版社五種圖書打折展銷活動 2012-11-08
· 未來3年新聞出版行業將獲500億融資 2012-11-0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