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從理念到全球商業模式
讀斯圖爾特•L•哈特的《十字路口的資本主義》
2013-06-25   作者:葉雷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作者:斯圖爾特·L·哈特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近年來,環境惡化、貧困、經濟危機、種族沖突、國家戰爭和恐怖主義的浪潮洶涌澎湃,人類社會渴望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斷受到挑戰,無論是環境還是人類社會自身都到了歷史的轉折關口上。全球可持續發展和企業戰略環境領域的泰斗之一,美國康奈爾大學管理學教授斯圖爾特·L·哈特在《十字路口的資本主義》中說,“如果沒有顯著的改變趨勢”,“未來都無從談起”,因為“客觀事實表明,只有我們這代人將見證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時代,我們處在一個真正的十字街口!

    千萬別誤解,哈特所說的“資本主義”,并不是我們習慣的政治術語,而是指承載著資本的企業。為追求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著力點必須放到在全球進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和頻繁角色的企業上,因為“縱觀全球各種實體,唯有企業能同時具備技術、資源、生產能力以及將這幾大要素延伸至全球各地的能力!眰鹘y的可持續發展,從忍受經濟發展帶來的“代價”,到犧牲財務業績承擔社會義務的“命令與控制”,再到對設計源頭改革的“綠色革命”,實際上都未能從根本上消除破壞,而只是放慢了破壞的速度。

    因此,基于“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哈特拋開了“全球企業”與“可持續發展”不可兼得的陳見,對“十字路口的資本主義”仍然信心十足,并以美國莊臣公司、孟加拉國尤努斯教授所創辦的格萊珉銀行、杜邦、惠普、寶潔等眾多跨國公司的實際案例為實證,強調自下而上的創新,提出了真正同時破解資源危機、環境危機和社會危機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路徑。在《十字路口的資本主義》中,哈特分了“戰略縱覽”、“超越綠色”、“本土化進程”三個部分來論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努力方向。

    哈特提出,企業應將可持續發展義務變為尋找機遇,由此將企業面臨的挑戰轉變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方略,他由此在經濟、社會、環境三個方面的價值組合中提出了“偉大的向下跳躍”的重要命題:未來企業應從致力于服務全球經濟金字塔頂部的那1億左右的客戶,轉向去發掘被長期忽視的金字塔底層的那40億人口需求的機遇和挑戰。哈特強調,金字塔底層市場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哈特把傳統的“綠色戰略”看成是一種漸進的持續改善的過程,所以本質上仍是一種利益相關者滿意度和實現企業價值之間“非此即彼”的套路。他舉出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米塞爾技術中心致力于二氧化碳再利用的案例,清晰地介紹了沒有任何污染的潔凈技術的戰略框架,提出對現有產業結構破壞性、顛覆性、跨越式創新的“超越綠色”戰略,認為企業應突破邊際分析的思維,尋找新的系統性方案,在那些能提高企業未來競爭力的新興的技術、市場和全球合作伙伴上率先投資,他認定這是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有效手段。

    哈特批判了強調全球效率、國家影響、全球化知識這些現有的“發展”和“現代化”模式,堅持商業模式應與目標市場聯系更加緊密的立場,要求企業必須掌握目標市場的歷史、復雜性和資源情況,拓展其寬度并擴大自身對全球經濟的認識,尤其對藏匿于正式經濟形式外的其他經濟形式同樣應給予高度重視,如非正規經濟、易貨貿易、家庭經濟等,如果企業能改變原有的運作體系,開展深度對話、合作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由小處著眼、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和實實在在地為那些當地的合作伙伴發展的生態系統,就能更好地融入本土環境中,并由此培養出企業的本土化能力。而學會做一個本土化企業,這就可能大大超越以往那些可持續發展戰略。

    在哈特的心目中,可持續發展已由“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的模糊定義,變成了一個清晰的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商業模式:當前的困境是貨幣經濟、傳統經濟和自然經濟三種經濟形式相互作用的結果,必須通過“顛覆式的劇變”來“避免災難”,通過“偉大的向下跳躍”、“超越綠色”、“本土化進程”三位一體相互促進,這種經濟模式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多種方式的支撐,同時,對整個人類社會而言,可持續發展的運作方式能保證尊重各地域特有的文化、宗教以及種族差異。

    在強調“企業是真正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催化劑”的同時,哈特也強調,政府部門、市民社會、NGO、NPO等人類的各種實體都對可持續發展負有責任。在這個歷史性的關鍵時刻,各類實體都應該做好充分準備,將創新型的技術和辦法用于解決全球的社會與環境問題,從而贏得無限機遇。

    可持續發展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而提出,也將隨著人類的進一步演進而不斷深化并增添新的內容。哈特提出的方案,在不少方面看似是可持續發展的終極完美方案,但實現起來卻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超越綠色”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實際上,人類社會今天的困境,不僅承載資本的企業出現了結構性問題,甚至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制度結構也出現了結構性問題,每一個實體都過分強調了內部性,而整個世界卻不得不承擔其外部性,為其內部性追求付出越來越大的代價。所以,真正尋求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我們還需要超越哈特,需要超越的“資本主義”。

    對正在追求產業結構升級、加速企業國際化進程、建設“美麗中國”的我們來說,正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挑戰。哈特的思考與建議,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總理都能“抽出時間讀書”,您呢? 2013-05-27
· 第18個世界讀書日 各地溢書香 2013-04-25
· 世界讀書日:數字化時代的思考定力 2013-04-23
· 全國書博會揭曉“十大讀書人物” 2013-04-23
· 經安中學:學生在明亮的教室讀書 2013-03-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琪琪|国产普通话对白视频二区|巨爆乳肉感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